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人世间>第十二章 玉碎宫倾

团结的可贵,在敌人面前才会深知。

——哈萨克族谚语

艾哈迈德叔叔用颤抖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撮起一团抓饭,放进口中里咀嚼了几下,然后呷了一口茶水,用手抹去滴落在黑白混杂的胡须上的水珠,继续讲述道:

“1219年的春天,成吉思汗亲自率领蒙古大军从蒙古草原的克鲁伦河畔出发。他的四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儿子窝阔台、四儿子拖雷和大将速不台、哲别、大断事官失吉忽图忽等一起随行。

由于蒙古人常年生活在气候凉爽的地方,不能忍受酷热的天气。因此,他们越过阿尔泰山脉以后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在额尔齐斯河畔驻扎下来度夏。

成吉思汗在平坦如毡的德仁山(今新疆北屯平顶山)上举行了庄严隆重的西征誓师大会。他站在点将台上,慷慨激昂地向众多的将士陈述西征的重大历史意义,激励将士为大蒙古国的繁荣强大浴血奋战,创造辉煌。

蒙古将士春雷般的呼喊声在亘古的荒原上回荡。

成吉思汗之所以如此重视这次战争,一方面是因为如日中天的蒙古人决不能接受那样的羞辱,另一方面认为我国经过多年征战拥有了广大的国土和殷实的国库,只要征服了我国就可以顺势接收这笔庞大而宝贵的遗产。

等到天气凉爽以后,蒙古大军经过别失八里(今新疆的吉木萨尔)、博乐,通过铁木儿忏察(今新疆伊犁的果子沟)至阿力麻里(今新疆的霍城),西行渡过伊犁河,经海押立(今哈萨克斯坦的东部)向我国急速挺进。

成吉思汗西征经过的几个国家自知不是大蒙古国的对手,纷纷见风使舵,投靠了成吉思汗这棵大树。

维兀尔人建立的高昌王国和改名叫做哈刺鲁人的原葛逻禄人建立的阿力麻里王国最先自愿降服成吉思汗,分别派出了军队参加蒙古人的西征。

在七河流域(位于今哈萨克斯坦)至楚河流域一带的阿儿浑人,听说蒙古大军即将西征,赶紧派人前去讨好吉思汗,也组建了阿儿浑军,参与攻打我国的战争。

只有固执的白高国拒绝出兵。

蒙古大军的兵力大约有10万至15万左右,对外号称是60大军,目的是首先在气势上震慑和恐吓我国。

从战略方向来说,蒙古大军可以选择两条路线发动进攻:

一是从阿尔泰山脉起兵,穿越伊犁河谷、楚河河谷、塔拉兹河谷,沿着天山北麓翻过卡拉套山脉,在锡尔河中游、蒙古间谍被杀的讹答剌城一带与我国开战。

二是沿天山南麓,由原喀喇契丹最后的都城——塔里木盆地西北角的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出发,翻越天山进入锡尔河上游的费尔干纳盆地。

这两条线路实际上也是两条自古以来商道的主线,即新北道与北道,前者是大汉帝国开拓的,后者则是大唐帝国打通的。

蒙古人最终选择分别行走这两条线路。

成吉思汗率领的20余万主力走的是天山北路。

哲别带领征服喀喇契丹的5000骑兵先期进入费尔干纳盆地策应。

我国为了防御蒙古军队的攻击,把主要城市的城墙全部改成石砌结构,加高加厚城墙,而且在城内每隔一定的距离建造一座碉堡。允许城市里的平民合法持有武器,定期进行军事训练,使每一位花剌子模人都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

我国还做了制定了周密的战争计划。

向前线调集了40万总兵力,只留下少量的军队守城,大部分军队主动出击。伊斯玛仪大臣派出轻骑侦察兵掌握蒙古军队的动向,以便制定对策。

他调遣一部分兵力在蒙古军队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再用一部分兵力假装前去攻击,当蒙古军队的主力到达预定区域之后开始伏击。还采用穿插包围的策略打乱蒙古军队的军事调度。最后派出最精锐的部队劫杀成吉思汗。

如果伏击失败就把残存的军队全部撤向阿富汗,在深山老林里面伏击蒙古军队,与他们来回地周旋,拖垮他们。

如果蒙古军队不追击我们的军队转而围城,我们就分散兵力,派各支军队前去支援城内的守军,并且拦截蒙古军队的后勤保障队伍。通常蒙古军队的家属待在离战场不远的地方,劫持或者消灭他们的家属,消磨他们的战斗意志

然而,有两个战略层面的因素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

首先,花剌子模是一个内部结构松散、民族众多的新生帝国,人民的凝聚力不强,难以形成全民同仇敌忾、共同对外的局面。反观对手,尽管大蒙古国崛起的时间也很短暂,但是,基于自身的地缘属性和战前的思想引导,国家对游牧民的蒙古人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民族团结十分牢固。

其次,虽然我国的总兵力远远多于蒙古大军,但是,我国需要设防的据点十分繁多,兵力势必十分分散,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反观对手,蒙古军队以马代步,拥有迅速移动的优势,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像沙漠里的飓风一样迅速地横扫城池。

我们的国王摩诃末听从伊斯玛仪大臣的建议,迷失了正确的方向,从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将机动部队的主力派往了费尔干纳城。结果,撒马尔罕和乌尔根奇两地集结了一半的兵力,成为我们防御的重点,同时从卡拉套山脉到费尔干纳盆地的绿洲城堡中也都储备了足够多的物资,打算用持久战来消耗掉蒙古大军的耐心。

蒙古大军到达


状态提示:第十二章 玉碎宫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