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明宦>第四十二章 无妄之灾

唐旭拿评书里的故事来当例子,果然引得四周一片轻声哄笑,营房里紧张的气氛顿时也是缓解了不少。

“听大人这般说,那鞑子也没有三头六臂。”这回说话的,仍是郑家那小子,“我郑瓢儿在花市街上,倒从来还没有服过谁。”

唐旭这一般年纪当中,郑家这小子长的最是壮硕。郑瓢儿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浑,其实却是大名。当年他娘生他的时候,他爹正拿着一个葫芦瓢在厨房里烧热水。听说是个儿子,当下就喜不自禁的奔出门去报喜去了。

街坊们见他一路喊着“生了”,手里还拿着个瓢四处挥舞,便打趣说生了个“瓢儿”,郑老爹听了却觉得这个名字很不错,就当真给儿子取了个名字就叫“郑瓢儿”。

只不过,这一回郑瓢儿刚把话说出,突然想起唐旭也是住在花市街上的,于是连忙缩了缩脖子,停住了口。

过了片刻,见唐旭丝毫没有计较的意思,方才是重新凑了回来,像是讨好一般的说着自己刚才听来的轶事。

“大人可曾听说过,上个月就在这巩华城里,刚跑散了一支军?”

“哦,你从哪里听来的?”唐旭眉头微皱,转过脸去问道。

“大人早间去焦将军帐里的时候,属下们听几个大同卫里来的弟兄说的,也不知道他们是哪里打听来的消息。”郑瓢儿见唐旭果然像是有兴趣的模样,立刻一五一十的回道。

“坊间传言罢了,岂可轻信。”唐旭不屑的笑了一声,挥了挥手,吩咐安寝,“明日还要早起赶路,早些歇息吧。”

虽然白天赶了一天的路,到了巩华城之后也没有得到休息,但是躺在铺开的席褥上,唐旭却感觉睡意全无。

自己刚才虽是对郑瓢儿说的消息不置可否,但是唐旭却也是知道,郑瓢儿说的其实才是实情。

上个月在巩华城里跑散的,正是榆林镇游击将军袁大有帐下的一千援辽军士。因为事情就发生在京师脚下的昌平,所以邸报上也有,早已是瞒无可瞒。

但是唐旭也知道,逃兵这档子事,真的是会互相传染的。所谓军心不稳,约莫也就是这个意思。

“果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唐旭忍不住在心里暗叹了一声,寻思着焦垣虽然让自己兼了行军书办,可好歹自己手下就只有这二十个人,都还算是知根知底,想来应该不至于会出什么大的差错。渐渐的终于耐不住瞌睡,也昏昏沉沉的睡过去了。

等到天刚亮,就听焦垣传下军令,吩咐拔营。唐旭先约束好手下的二十个人,见并未有什么差池,方才肯去随着焦垣同行。

因为昨天兵部又传来了堪文,宣府的怀来卫里,尚有百人也要同行,所以一行人并不急着往东,而是折返朝北先向怀来而去。

看得出,这一路上焦垣也是极为小心。约莫每行二三十里,便要停下军来,整点人数。中途又在延庆州城里歇了一晚,第二日将晚时,方才赶到怀来县城。

唐旭等人是第一次行军,尚且觉得有些新鲜。可大同卫里随着焦垣而来的六百军士,这段路已经曾经走过一遍,如今又行了一个往返,多少有些怨言。焦垣寻了几个刺头出来,罚了半月的饷银,方才是弹压了下去。

如今的万历年间,交通条件自然是不可能和四百年后去比。离家超过五十里,便就算是出远门了,更别说这三天里,唐旭等人已经走出了两三百里。

所以虽然一个小小的怀来县城,其中的繁华远远不如京城,但是既然没来过,多少都有些好奇。由郑瓢儿领头的几个军士,便央着唐旭放去城里的集市转转。

唐旭原本不乐意,可是又想着整日死盯着也不是办法。这一路去辽东,至少还要大半个月的时间,盯得了一时也盯不了一世。若是真出了什么意外,如今离京城不远,想要想法子补救反倒是还来得及,于是准了。

稍待片刻,县里的守备张承宪备下了酒宴,派人来请。

“这方子亨未免有些托大。”焦垣无论如何也是个四品的游击将军,虽然对前来邀请自己的只是守备张承宪,而不是县令方子亨有些不满,但是毕竟文武殊途,也不好多计较。唤上唐旭等几个,一同前去赴宴。

一顿酒约莫吃了近一个时辰,等唐旭和焦垣等人出来时,天色已是大黑。

再等回到营盘里后点校兵员,却发现少了三四个,仔细一想,都是跟着郑瓢儿去集市上的,顿时不由心里一沉。

好在又想到这回仍在驻在城里,天黑以后怀来县城已是闭了城门,即便是走了人,也出不了城。心里稍微安定了些,正要亲自领人去寻,却听见营门外一阵喧哗传来,连忙奔出去看。

“唐镇抚来的正好。”焦垣领着几个亲兵,正截住了有一二十人在那训斥,见唐旭来了,抬起手来朝前一指,“这些兵卒逾时归营,其中就有几个是你兴武卫里的。”

唐旭放眼一个个看过去,果然看见郑瓢儿几个果然也都在,虽是心里有些不悦,但是多少也松了口气。

“逾时归营,按照军规该如何处置?”焦垣向着站在身边的行军都事杜洪问道。

“按军规,当是罚饷银一月,杖二十。”杜洪略想一下开口回道。

“大人,属下们只是奉命出门采买,不认得路,故而回来迟了。”听说真的要吃军棍,眼前一干人等方才是慌了神。郑瓢儿口中虽然也是喊着,可是眼睛却巴巴的望着唐旭,指望他能出来求个


状态提示:第四十二章 无妄之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