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笑读朱元璋>第四十三章 九字真言

朱元璋拿下宁国之后,面对着坚如铁桶无隙无缝却依旧被朱和尚给拿下这个的铁一般的事实,做为其他几个远不及宁国的旌德、南陵、泾县、池州、临地等小城相继落入在了朱元璋的手中。

而在朱元璋拿下池州之后,缺文好武而又深知文人重要性的朱元璋得知在池州有一个深得众人推举和爱戴的人物存在。

此人祖籍原是安徽休宁,因年少时饱读诗书而满腹文采,在成年之后通过乡试喜得进士学问。

但是在获得进士这个可以说是研究生学位之后,做为应届考生喜获登榜的他却主动选择了退出。

直接拒绝了更高一层的录取考试,而选择了归隐山林。

而在归隐生涯仅仅过去了四年之后,做为绝对人才而不甘于任其自甘堕落的乡仕名人联名上书,共同向元朝政府推荐他的资历。

为了广揽人才为已所用,而不至于让他们甘心沦落充当悍匪帮手的元朝政府很是欣慰的顺应了民意,并对这位众人口中的隐士予以重任。

指派他为池州学政(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教育局局长职位),主管教育相关的工作事物。

面对着这个可以说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位高权重更可以饱囊腰包的肥差,做为归隐山林却早已习惯闲云野鹤小桥流水的世外高人,万分不情愿的他从拿到委任状的那一刻起一直生生拖了四年之后,似乎是再也找不到任何托词和请假理由的他才被迫以五十二岁的高龄走马上任,担任起在众人看来脚底都能攥出油来的高官厚禄。

而在众人看来,这位可以说难请至极摆谱无比的大仙终于是登堂入室,每天处理绝对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任务下应该不会再生枝节的时候,会在这个对于他来说已经足够高的位置上度过余生的吧。

但是谁也不会想到的是,这位绝对难伺候的老人家却在学政位置上勉强工作了三年之后,也许在他看来已经给足了元朝面子,给够了那些盛情邀请自己当官人颜面,更是做为元朝子民付出了自己应做的义务之后,已经心无牵挂而早已做好思想准备的他,率先放弃了自己的官袍职位,主动让贤。

也许是生怕再次被众人所发现而被跟踪的他,在主动辞职还没等辞职公文得以批复的他便率先离开了学政大堂,只身一人向南逃去。

逃离官场,远离这个明争暗斗公理是非的他在逃离之后,再次归隐山林,将自己的身体与心灵完全融入到大自然怀抱之中的他,重新过起了对于他来说已经拖延了三年之久而让他流连忘返归隐生涯。

而在归隐的生活缓慢度过的时候,为了解闷,更为了宣扬自己独特的处世之道和为人心静如水的哲学理念,他在过着深居简出生活的同时,开办了完全属于他自己的书堂学院,开始了他绝对经典的讲学生涯。

1358年,已经完全天下大乱,却对于蜗居在深山之中,任外界天打五雷轰人仰马翻却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他迎来了一个不凡的人物。

当这个长得人高马大,却一脸恨世嫉俗的面孔,前凹后陷之下一副猪腰子脸面孔的人物亲自登门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并且盛情邀请他出山辅助的时候,他却只是简单的说了几个绝对不是应付,可以说是字字真言的九字箴言。

我个人把人生总结为是一场修行,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这场修行生涯中的苦行僧。

在这场修行之中,有个人喜好过那种灯红酒绿纸碎金迷的生活,他们甘愿在这种生活下度过一生,我不能称呼他们这种生活叫做沦落,因为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是喜好更是乐趣。这里最典型的人物就是胡惟庸。

在这场修行之中,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不在乎金钱荣耀,却注重手中绝对的权力,在权力的统辖下,他们空虚而荡漾的心灵才能得以平复和藉慰,当权力达到巅峰的那一刻起,他才会觉得心满和意足。但是当权力达到顶峰的时候,他们往往失去的也会更多,必然亲情比如与之而来的权力的争夺和政治的角逐。这种权力的夺取也是一种修行,而这场修行中的朱元璋就是绝对的苦行僧般的人物。

另外还有一种人,这种人他们不在乎任何名利,他们对权力和政治更加弃鼻,在他们眼中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既然老天给了自己这个享受生命的权力,自己就要想方设法的去体验那种生命如水万物如歌的人生乐趣,既然每个人都是人生长河之中的苦行僧,那为何不让自己活得潇洒一点过得轻松一些。在政治角斗和军事绞杀之中,人的生命实在太过脆弱,在那里永远体会不到生命的真谛。

只有亲身踏入这自然之中,与大自然融合一气,才能够感受到血液的流淌和生命的不息。这种生活虽然少了很多的金钱和权力的诱惑,缺乏了很多物质上的满足和享受,但是多了很多生命的乐趣。更何况钱财权力乃身外之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自己奋力拼搏一场到最后一切都会归于尘土。

与其如此,还不如归隐山林,过一场闲云野鹤般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个人认为此人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甘愿让自己的的一生过的简单,但是正是因为他绝对简单的生活,才能够造就他绝对不凡的人生领悟。

也是因为他独特的思想领悟和人生智慧,才让早已看破红尘甘愿清流而隐居山林的他一针见血的道出现阶段做为革命之师最重要也是最致命的政治缺陷。

此人的名字在元末明初的史籍


状态提示:第四十三章 九字真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