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越沧海>471.第471章 史诗大战的落幕

“曹翰首级在此!铁林军全灭!降者不杀!“

顾长风带着的北线铁骑都骑军的,喊着嚣张而颇为打击士气的口号,率先杀进了宋军左翼的炮兵阵地。而因为转向移动笨拙,这些宋军重炮根本没能来得及展开有效反击——明军骑军来势迅猛飘忽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而宋军火炮原本在接敌前的筹划是发射实心弹打击已经被逼到河岸的明军步兵方阵,预装填了实心弹。实心弹在打击松散的骑兵时根本就是废物,这也加剧了宋军反应的迟钝。

结果在顾长风萨达姆杀近的过程中,有些宋军炮组比较敏捷,选择了直接吧里面装的实心弹就地放空炮盲射打空,然后刷膛、再装填霰弹。而稍微笨一些的炮组居然想着把已经夯实了的实心铁弹从炮膛里掏出来换装!这种徒劳的举动当然是白白耽误了大量的时间。更有甚者,还有一些炮组没有准确判断对付松散骑兵该用霰弹的战术变化,干脆就用实心铁球对着高速移动的骑兵乱打了两发,然后就遭到了刀斧加身的惨祸。

利刀割肉,枪尖穿刺的锐响此起彼伏,不过三五分钟,宋军炮兵便被整排整排的斩去了首级。宋军因为缺钱,装备了火炮之后都拿不出足够的火药和实弹用于日常训练所带来的恶果,终于在这一刻爆发出来了。不得不说,宋人不仅在火炮质量和性能上远不如明军,在训练和战术灵活性上的差距更不可以道里计。明军铁骑都左右厢前军都有安排四个指挥的马穆鲁克雇佣兵,平素合起来编成一都人马,战时分成两股充当先锋,这些雇佣兵除了基本军饷,便是拿着高额的人头赏,遇到对付宋军炮队的屠宰场合,那些兴奋的马穆鲁克甚至双手大马士革刀左右开弓,一盏茶的功夫就用宋兵人头缀满了战马胸前具甲的兜栏。马穆鲁克雇佣兵因为没有升迁机会,所以人头赏比普通明军士兵高得多,一颗宋兵人头六十两,将来辽人和女真人的人头一百两,对于这些雇佣兵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宋军此战出动马步军总计十七万众,火炮之数充其量也就两三百门之间,此前部署到两翼突前炮阵每处原有七八十门炮之多,占了全军近三分之二。如今,在杨继业和顾长风南北骑军夹击下,终于是全部覆灭了,炮队官兵被斩首者便有四千之众,不可谓不惨烈。

……

赵炅身在中军,看着宋军大部分火炮就这样全军覆没,骑兵主力战斗至此也已经死伤了绝大多数——铁林军两万人你/满编四个厢的编制,如今已经连一个厢的建制都凑不齐了,主将曹翰和全部四个厢都指挥使全部战死。捧日军情况好一些,无非也就是王审琦和麾下两个都指挥使还活着,好歹带回来一些成建制的溃兵。但是今日显然是无法再投入战斗了。

骑兵炮兵全灭的情况下,光靠犹然死战的步军怎么可能扳得回来局面呢?

“我陛下,眼下眼见是事不可为了了,不如思忖着留一军断后,也好让大军有暇,撤走。明军两翼马军都围裹上来了,这是要把咱中军彻底吞掉的打算了。“石守信面色惶急,虽然两翼炮兵覆灭不是他的过错,但是终究是他谏言赵炅把炮兵派往两翼积压明军包抄人马的,战役结束之后,皇帝自然不能担当战败的责任,黑锅少不得往他头上丢,若是还能剩下个闲职节度使,便已是十分不错了。

“我如今两军这般犬牙交错、决然死战,如何拆分的开?若是退兵,岂不是兵败如山倒了么!“

赵炅还在急怒不应,却见明军骑兵再次狂飙突进,瞬息便围了宋军最靠近两翼的各一两个步军厢都指挥使人马。而且明军骑兵的夹击之法也是颇为令人叹为观止,居然有可以跟着马队一般飞跑部署的火炮,到了地头之后,专寻宋军横列军阵的侧翼,预留三四百步距离,展开炮阵后用实心弹狂轰。

寻常防备实心弹炮击的军阵,都是用松散的横队来实现的,便如西方军事史上最初使用的“散兵线“战术一般。宋明军队虽然没有散兵线这个概念,而且冷兵器作战对于士兵之间间距的要求也是颇高的,稀疏的横队无法适应搏战。然而不管怎么说,在火炮时代下,大纵深的纵队已经不可能再在战场上出现了——因为如果排了纵队的话,对面一颗实心弹打准了,便有可能穿透一整列士兵,那是徒然惹来伤亡的不智之举。

然而,对于正面之敌来说是横队的队形,对于侧翼而来的敌人来说就是纵队了。寻常这种布局不致命,那只是因为敌人的炮兵很难在战场上做出大范围迂回机动,没机会跑到敌军的侧后开炮罢了。现如今,明军骑兵部队那些和马队一起高速前进的骑兵炮一旦迂回到两翼,效果便非常惊人了。后世机枪时代的防御工事部署所追求的“交叉侧射火力“便是这个原理,因为突击敌军所谓的松散站位,往往只是针对正面之敌的,而对于正面来说松散的队伍对于侧翼观测角度来说,却往往正好是一种密集队形。

只见每个五千人的铁骑都厢都是标准的十六门骑兵炮配置,故而在左右两翼,每时每刻一部署便能有至少五十多门炮集中使用。一通实心弹下去,纵然命中率不高只有七八枚轨迹刚好和宋军军阵相合,那便是犁出七八条血路来。最夸张的一颗炮弹落下时,刚好和宋军一个什将队的站位横队朝向重合,然后在弹跳之间把十二三个宋兵躯体上开出一个数寸口径的血洞,还有七八个则被跳弹砸


状态提示:471.第471章 史诗大战的落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