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恐怖悬疑>会穿越的流浪星球>第六百三十四章 雪地工程

成功解除了水滴的威胁,建造一万台高能加速器的计划马上轰轰烈烈地展开。  这一次再也没有人抱怨或者质疑,这个计划真正寄托了全人类的希望,为了战胜三体文明奋力一搏。  只要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没有什么代价是不能接受的。  乔律与刘培强瞭望着远处在建的高能加速器地基,虽然没有行星发动机一万多米高这么夸张,但也绝不是小块头了。  “这才是人类该有的样子。”刘培强感叹道,随后又摇摇头,“可以他们醒悟得太晚了。”  乔律却笑道:“不,可能还为时未晚。”  同时,人类还会在水星、金星、月球、火星、木星的四颗卫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星球都各建一台高能加速器,多的也不需要,只要有一台就能逼三体文明多派一个智子来锁死人类的科技。  还不够的话,就继续去找足够大的卫星,太阳系不但有八大行星,还有两百多颗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只要是能够放得下一台高能加速器的地方都可以用。  这要是全部造起来,别说是十个智子,三体文明派来一百个智子都不够用!  一台高能加速器的成本至少没有一艘恒星级战舰那么高,三大舰队共计都能有两千艘恒星级战舰,何况是如今倾全人类之力来建造加速器呢?  如果三体文明不能狠下心来建造一百多个智子的话,那么人类的科技突破封锁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第二次面壁计划听证会召开,但这一次已经不是来质疑乔律的计划,而是讨论下一步的对策。  面壁计划委员会主席说道:“面壁者乔律,很高兴你能证明自己,现在全人类都在支持你的计划,即使是在面壁者中也还是第一次。”  乔律之前的面壁者,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结果。  同时他们的计划也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意义上全人类的支持,能够调动的资源永远是其中一小部分。  如果不是这次摧毁水滴带来的效果无比振奋人心,即使是以面壁者的身份,乔律的计划也不可能得以推行下去。  亚洲舰队代表也点点头说道:“这是难以置信,只要一克反物质就能打穿水滴的外壳,我们却都把它当成不可战胜的对象了。”  目睹了北美舰队和欧洲舰队的全军覆没,加上时间又紧迫得只剩二十四小时,确实没有人敢提出水滴是有可能被摧毁的想法,更没有办法给出科学的理论基础。  乔律的这次行动,在旁人看来确实是极为冒险的,可谓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不过只有乔律自己清楚,这套方案是流浪地球中央科学院经过无数次讨论与实验得出的,水滴的强相互作用力外壳只有一层原子的厚度也是经过严谨的计算得来,根本不是什么运气的结果。  真正的障碍只有水滴的真空瓦尔塞克斯电场涡环赋予的锐角转向能力,但这一优势也因为三体文明急于摧毁号称有引力波发生器的方舟号,导致水滴飞蛾扑火般地撞到枪口上,最终被一发反物质穿甲弹解决掉。  “不过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水滴剩下还有九个,将会在三年后到达地球,只有把它们全部摧毁,我们才有足够的时间。”乔律说道。  主席点点头说:“确实,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和你商量的事。”  然后希恩斯便接着说道:“九个水滴到达太阳系的时间,只是根据它们在四年前通过最后一片星际尘埃时的速度和加速度估算的,这九个水滴与到达太阳系的一号水滴不同,它们的发动机在启动时不发光,也不发出任何可供定位的高频电磁辐射,很可能是在一号水滴被人类成功摧毁后,它们做出的自我调整。在外太空中搜寻和跟踪这样小的不发光物体是很难的,现在我们失去了它们的踪迹,我们不知道它们到达太阳系的时间,甚至它们到达后我们都无法觉察到。”  这正是水滴最可怕的地方,它本来就是隐形的幽灵般的存在,可以轻易地潜伏在宇宙中,等待猎物放松警惕,才从死角发起进攻。  第一个水滴如此鲁莽地冲向方舟号,完全是三体文明被乔律欺骗,着急着想要阻止引力波广播的结果。  如今他们应该已经发现这是一个谎言,剩下的九个水滴就不会重蹈覆辙了。  这样才是最麻烦的,如果九个水滴的偷偷进入太阳系,并找准机会突然对人类发动攻击,那么乔律也一样无能为力。  水滴不自己往枪口上撞的话,就算有反物质穿甲弹也是打不中它的。  “那么要怎么做?”乔律问道。  “用恒星型氢弹和海王星的油膜物质制造太空尘埃云,以便在水滴穿过时显示其踪迹,我们称之为雪地工程。”  还没等乔律追问下去,罗辑就忍不住插嘴道:“上次制造尘埃云跟踪成功,是因为知道目标的大致轨道,现在可什么都不知道······如果那九个水滴能在不发光的情况下加速和变轨。它们甚至可能从太阳系的另一侧进入!这尘埃云该在哪儿造?”  “在所有方向上。”  “您是说制造一个尘埃球把太阳系包住?要是那样,您可真的是被上帝派来的。”  “尘埃球不可能,但能够制造一个尘埃环,在黄道面上,处于木星和小行星带之间。”  “可如果那些水滴从黄道面外进入呢?”  “那就没有办法了。但从宇航动力学角度看,水滴编队要接触太阳系各个行星,最大的可能就是从黄道面内进入,一号水滴就是,这样尘埃就能捕捉到它们的尾迹,只要捕捉到一次,太阳系内


状态提示:第六百三十四章 雪地工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