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国航空>第三百六十四章 上来啊

美国的雷达技术,是最为先进的,七十年代,大多数的国家还仅仅用卫星电视那样的小锅盖的时候,美国的机载雷达就已经开始进入了平板缝隙雷达天线的时代。

此时,西方国家慢慢地进入了倒卡时代,仅仅是把锅盖倒扣,美国就开始把平板缝隙雷达天线给玩得顺溜了,各种战机都开始采用这种雷达。

而进入了九十年代,西方各国,英国,法国,终于攻克了平板缝隙雷达天线的难关,开始采用这种雷达,此时美国呢?人家已经开始玩相控阵雷达去了。

他们几乎是领先其他国家一个时代的。

现在,f-16战机上的这款雷达,也是最新科技打造出来的,这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产品,同时,他们也是第一种平板缝隙雷达,也就是雄猫战机的a-9雷达的研制商,所以,这款雷达在研制的过程中,就大量吸取了以前研制的经验。

这是一种多功能全数字化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这是和a-9在前端依旧适用了大量的模拟部件来比较的,这款雷达要说探测距离,绝对没有a-9强悍,但是,仅仅比较探测距离,那是不科学的。

这就和苏联的雷达一样,最喜欢说功率,以至于米格25的雷达有烧死兔子的说法,但是呢,大部分的能量都变成热量了,真正的有用能量并不多。

要说看得远,现在的a-66雷达不是很出色,它对于雷达反射面积为5平方米的目标,仰视发现距离为60-90千米,俯视为46-65千米。对于图-95飞机这样的大型目标,其最大发现距离可达140千米左右。

虽然距离不是很高,但是,它的精度相当高,刷新率很快,哪怕是对方飞密集编队,也容易分辨出来。

而像歼七这样的小目标,发现距离在五六十公里的距离上,这也已经足够用了。

这种雷达,还有另一个特色,就是可靠性高,在研制的时候,它就提出了很高的可靠性的指标。

衡量雷达的这个指标,主要是一个bf,也就是平均无故障时间,这个数据,在雄猫战机上,开始是几个小时,后来才是几十个小时,而在f-16上,这个指标是500小时,也就是说,平均五百小时,才会出一次故障。

这不是飞行时间,毕竟战机不是在飞行中一直开启雷达的,整个飞行过程中,雷达或许就打开几分钟而已,这样的话,雷达的使用是很长的。

为了达到这个指标,西屋电气公司必须要在飞机生产的头4年不断地进行跟踪,只有满足了这个指标才会结束这个任务。

这也是和国内的军工研制的一个最大的区别。

国内的所有军工,都是制造出来,定型了,就完事了,交给部队,那就是部队的事了,没有这个跟踪机制,导致了很多在部队使用中才能发现的问题,无法反馈回去,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拖下去,甚至就会在部队里有怨言,最终导致整个装备坏了名声。

后世的让人耳目一新的95枪族,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打开雷达之后,哈桑就开始用眼睛的余光不断地去瞅屏幕,同时也在关注着周围空域的情况,这就是单座战机的一个劣势了,如果是双座的f-14,一个人飞行,一个人看雷达屏幕,完全不耽误。

不过,那样会大大地增加部队的投入,飞行员,都是身值等金的,培养一个飞行员不容易,有一个飞行员来飞,比两个飞行员,要节省一倍的费用啊。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他的屏幕上,就看到了清晰的亮点,距离六十,正前方,同高度,这简直就是白送上门来的!

哈桑放松了起来,他躺在自己宽大的飞行座椅上,望着下面的蓝天白云,如果他的飞机能够引导中距弹的话,现在就能轻松地锁定目标,发射导弹了。

不过他没有,他的两边机翼,只有翼尖挂载着响尾蛇导弹,他们的对战,必然是以格斗对抗为主。

就这样直接飞过去吗?当然不,既然知道了对方在什么位置,那当然要绕一个圈子了,直接绕到对方的后面去,然后对着菊花开火,不是更好吗?

这就是拥有雷达的战机的优势,在雷达前面,对方就是透明的,自己可以从容地制定战术。

于是,推动操作杆,f-16战机开始在空域内绕圈子了,他绕一个弧形,就可以正好绕到直线飞行的歼七m战机的屁股后面!

“看来,他什么还没有发现呢。”在地面上,大家看着雷达上的显示,双方的对抗,根本就是不公平的,这就好像是有预警机指挥的打没有预警机指挥的一样,秦风在天上,什么还不知道呢,屁股后面已经被锁定和干掉了。

不过,好像有什么不妥?

“他好像还在爬升?”终于,有人发现了什么。

“哦,我明白了,秦是打算用高空高速的战术。”这个时候,萨阿德突然说道。

歼七m在各方面的性能上,都比不过f-16,那怎么办?就只能是在自己擅长的空域上作战了!

毕竟,歼七m的原型,也就是米格21,是作为一种高空高速战斗机来设计的,是为了飞上2万米的高空,而且飞到2马赫而设计的。哪怕是它的实用升限,也已经接近到一万九了。

至于f-16呢?它是战机黑手党,在能量机动理论的影响下研制出来的,主要用来进行空战格斗,而这种空战格斗,主要是在一万米以下的。

f-16的高空高速性能并不强,看它那固定的皮拖进气道,就不是为了飞高空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四章 上来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