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朝比起来,大宋先天不足,抵御北方蛮族的重要关隘燕云十六州被儿皇帝石敬瑭献给了辽国,导致大宋在军事上只能保持固守的态势,想要在大平原上防御人家的铁骑,除了人海战术没有别的办法。
其实早在北宋立国之初,赵匡胤就考虑过迁都洛阳,赵匡胤想的很有道理,他认为:开封地处平原,周围无险可守,要守卫这里就必须屯扎大量的禁军部队,这就要耗费巨额军费,长久以后,国家难以负担,财政崩溃则国家也就会灭亡。
而赵匡胤迁都洛阳是因为洛阳“依山背河,形势险固”,在那里定都可以省二十万大军。
应该说,赵匡胤的想法是很有道理的。
但是,他的这个计划却被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打断了。
赵光义认为,洛阳的漕运早已断绝,经济问题无法解决,因此不适合作国都,开封则是运河枢纽,经济位置重要。
应该说,赵光义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五代就有一位君主后唐庄宗,将都城迁往洛阳,结果因为漕运不通,导致经济崩溃,从而引起禁军作乱,国家灭亡。
赵光义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因为唐代以后,中国北方经济崩溃,只有靠东南地区向北方输血,这就是大运河的意义。而北宋的时候,漕运已经无法到达洛阳,只能到达开封,因此洛阳地区无法接受南方输血,故此不适合做首都。
也因此,大宋开封汴京成了一座百万人的恢弘大都市。
当年,赵光义总结开封和洛阳的优劣时用了一句话“在德不在险”,就是说国家的生死存亡在于国君的道德,而不在于地理位置。
这句话说的似乎蛮有道理。
但是,试问古往今来这些帝王里,有几个是有“德”的。
大宋开国百余年,到了赵佶之手,已经有亡国之相。
朝堂之上满是弄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冗兵已经到了极致。
正如赵匡胤所料,为了保卫首都开封,宋政府耗费巨资在都城周围屯扎禁军,数量越来越多。百年后,北宋禁军急剧膨胀,战斗力却十分低下,北宋有著名的“三冗”,其中就有军队过于庞大一项。直到如今,军费开支竟然达到了国家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
再加上赵佶疏于朝政,只一味享乐,投身于艺术,整个国家在蔡京、童贯、高俅等佞臣手里,更是朝着亡国走进了一步。
八十万禁军,虚有其表,纸老虎罢了。
十几年后,金军六万人南下,就酿成了靖康之耻。
当时金国在战后曾经问宋朝官员沈管:闻南朝有兵八十万,今在何处,今何不迎敌。
沈管回答:在各地养着呢,要用的时候就召唤,光是汴京周边就有五十万,黄河两岸也有重兵防守,你们这群孙子肯定过不来。
金人大笑说道:我军从燕山南下,如入无人之境,抵达黄河北岸时,刚一交手你们的两万军队就跑了,我们用了六天时间乘小船才渡过黄河,要是你们真有几万兵在把守,我们岂能过去?
在这样近乎虚无的抵抗之下,大军兵临城下。
梁山势力,中华帝国真正的精锐,至此也才五万余,但火炮开道,哪有一合之敌?
真正的一场大战,是在收服宋辽边军的一战,边军足够精锐,但却不足以挽天倾。
一战之后,后背再无威胁,大军迅速南下,包围了冠盖满京华的东京汴梁城。
“仁王,贫僧携三千精锐,便能一战攻克东京城,愿为仁王开创万世不朽之基业!”
广惠头陀身穿重甲,手持斩马大刀,单膝而跪,他真的很是兴奋了,杀父杀母的大仇人蔡京就在那城里,他练武至今,可不就是为了今天。
“广惠,这一战还是交给洒家吧!小种经略相公挥师来援,我不愿与西北军一战,洒家为你活捉了蔡京,如何?”鲁智深手持水磨禅杖大步走进了中军大帐。
“不可不可,此战贫僧必为先锋,以全忠孝,智深,你休得与贫僧争功?贫僧无意朝堂,此战之后天下太平,贫僧便向仁王告辞,此后一心修炼,以赎半生杀孽。”
“你们两个大和尚还是少做杀孽,此战我来首攻……”卢俊义大步而来,在他身后,跟着几个妇孺和大汉。
那大汉长须大眼,腰悬一双水磨八棱钢鞭,单膝跪地抱拳道:“仁王,末将呼延灼……”
“铁鞭王呼延赞之后,果然骁勇,今后征辽,汝必为大将……”高仁赞赏了几句,将目光看向那一对妇孺。
卢俊义也不知道高仁叫他寻找这对母子干什么,开口道:“仁王,此乃开平王高怀德之后……”
宋初开平王高怀德,先祖为五代十国第一名枪高思继。
武将世家。
“哦,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
这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看上去五六岁,也不怕人,拉着他母亲的手,抬头看着一身士人服的高仁,开口道:“我叫高宠,母亲叫我宠儿……”
高仁摸了摸他的脑袋,捏了捏根骨,笑道:“果然是练武的好苗子,你可愿拜我为师?”
吓!
大帐里的众人皆惊。
卢俊义更是如此,他想过很多种可能,甚至是贪恋这寡妇的美色,但从来没想过高仁要收徒。
这小娃娃,好大的福气。
高宠认真的看着高仁,然后看着鲁智深、广惠两个大和尚,最后落在了卢俊义的身上,说道:“我不喜欢读书,我可以不拜你为师吗?我想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