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的几个月,很多西方国家出于各自的目的,纷纷发起同情布尔共和国的运动。其中以荷兰和比利时(北部弗拉芒区)最为声势浩大,民众出于对荷兰裔同胞的民族感情,积极征募义款,发表声援文章,向德兰士瓦捐赠医疗设备;法国政府虽然与英国达成了政治交易,但是法国民间声援浪潮却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先后有90多万人签名声援德兰士瓦;由于美国部分商人也在德兰士瓦受过不公正待遇,加上美国财阀和英国矿业资本家往来密切,故美国政府保持中立态度。但美国的荷兰移民后裔,大多数中产阶级和工人均同情和支持布尔人,反对英国的帝国主义扩张……几个月来,荷、比、德、法、美、俄、爱尔兰、意大利以及斯堪地纳维亚诸国的数千名志愿者纷纷远渡重洋来到南非,加入了布尔共和国的外籍军团,准备和布尔人并肩作战。
九月初,随着英国政府借口布尔军队在约翰内斯堡无端抓捕英国侨民,战争终于爆发。
无论战前还是开战后,德国政府对英国的态度均是不友好的,不过威廉却下令对于民间的反英言论和活动进行压制,他担心政府和军队会受到舆论的鼓动,做出不智之举,毕竟威廉是切实做好了对英开战的打算的。越是这样,就越应该让国内冷静下来,以保持灵敏的判断。
德军要塞总监梅克尔中将在战前被派往比勒陀利亚,作为德国陆军在布尔共和国的总负责人。梅克尔也是德国总参谋部培养起来的优秀军官,在战术指挥方面具备一流的水准。
他对布尔军官在战前制订的作战方案表示肯定,不过也提出了颇具建设性的意见。
他认为,战争初期由于英*队在数量上居于劣势,因此布尔联军应该快速推进并力争在野战中歼灭更多的英军部队。
在英国援军抵达后,一旦战场形势不利。那么联军应当放弃不宜设防的地区,并在撤退的过程中尽可能破坏交通设施,给英军的后勤造成困嫩。
在他的设想中。和英军的总决战应在德兰士瓦的核心地带进行,依托比勒陀利亚和约翰内斯堡的要塞 工事。将英军主力钉在这里,同时以骑兵突袭英军的补给线,使英军在战略上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从而为最终的决战胜利创造机会。
依照梅克尔提出的改进计划,联军决定在英军援兵到达南非之前,集中优势兵力,一路向动进攻纳塔尔,分割包围莱迪史密斯和邓迪。并占领德班港,从而以围魏救赵的方式解除英葡联军对林*王国的军事包围;另外一路向西战列开普铁路线上的两个战略重地——马弗京和金伯利。
英*方面虽然早已进入了紧急状态,并着手进行战备工作,但是上上下下普遍存在严重的轻敌思想。英军情报部认为几千英国步兵在骑兵和炮兵的支援下,入侵布尔共和国已经绰绰有余。他们对于约翰内斯堡的德国移民——大部分都是退伍老兵——组建的德国志愿军团的事情也是一无所知的。
英军的作战计划是,援军首先进入开普殖民地,防止当地布尔人叛乱,而后通过开普和纳塔尔铁路。直捣德兰士瓦边境,然后东西合击包围比勒陀利亚,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
九月初,南非高原虽然迎来了雨季的第一场降雨,但是青草尚未泛绿。布尔骑兵的行动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联军被迫将发起攻击的时间推后了半个月。
也恰恰是这个看似无心的示弱动作,使得英军进一步错误估计了形势此时的英军高层开始普遍认为,布尔人压根就不敢进攻,于是英军按照他们事先的计划分兵两路大摇大摆的越过边境向比勒陀利亚逼近。
梅克尔对于英军的大胆行动感到吃惊,在他看来,英国本应当利用上天赐给的良机加强防守,等到来自印度、埃及和本土的援军到达后再展开行动。
虽然英军自己没把自己当肥肉,可是在联军的将领们看来,这的的确确就是一块大大的肥肉,而送上门的肥肉哪有不吃的道理,克鲁格爽歪歪的看着英军在缺乏公路的南非高原上艰难穿行,每一场大雨都会加重英军的困难,却给于布尔人以信心,在雨水的浇灌下,青草慢慢长出来。
九月十八日,英军东路主力在越过德兰士瓦边境100公里的地方驻扎了下来,士兵们说什么也不愿再前进了。倒不是担心布尔军队的威胁,而是恶劣的道路和天气实在让他们难以动弹。
在这种情况下,克鲁格总统和梅克尔将军商议后决定正式发动进攻。
九月二十日,当青草泛绿,第一次布尔战争的英雄——布尔军队总司令,法裔胡格诺派出身的朱伯特将军率领驻扎在奥兰治的主力部队,沿着德拉肯斯山,向北行进,直扑英军东路主力的后路。
东路英军拥有两个旅,约 0人,布军在东路则有两万人,包括1.5万人正规军和5000人的民团部队。
朱伯特派遣梅厄将军带领民团对英军展开佯攻和不停的骚扰,自己则带领主力一口气跑到邓迪。
邓迪是英国纳塔尔殖民地和德兰士瓦边境的一座小城,同时也是英军的重要兵站。战前时候,这里设立了一些防御工事,但是总数不到600人的守军如何能抵得过布尔人主力的围攻,战斗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英军在遭受三分之一的战斗减员后宣布投降。
布尔军队的突然行动让英军彻底蒙了头,英国政府和英军高层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慌乱,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