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之年》
第一章:序言
大学是个什么模样?
大学向来有“象牙塔”一说。
三千年前,中东男神所罗门曾作诗“…y n r。y n…”大意是“…你的颈项如象牙塔,你的眼目似清水池…”,这里的象牙塔便是美丽的姑娘的颈项。
后来,不论古人今人国人外国人,由于都比较擅长发挥,于是“象牙塔”就有了诸多释义,其中的关键词是“超越现实的所在;向往的美丽的地方”,若当年的陶渊明的诞辰能够向后推移几个世纪,听闻一说法,说不定还会有《桃花源记》的姊妹篇,名曰《象牙塔记》。这一说法之于大学,第一个这样说的人,或者期盼上大学,或者大学已毕业,但一定不是在读生。
有句话说得在理: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据我的并不完全的经验和尚未开展的统计分析显示,很大部分的大学生在对自己母校的评价中保持口径一致:这是个什么大学啊就长成这么个样子;看看人家学校,我这么就摊上了这么一个地方,人生悲剧呀云云。在我眼中,大学倒是很有“围城”的意味,但是却异于围城。“围城”有人进来有人出去,而大学,进来了,便不舍离开…前一阵子有句话很生动且深刻: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它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小学时候,对于大学的印象只有老师偶尔说道的“大房子、大操场、离家远”,对大学生的印象仅限于新来的实习戴眼镜。于是心中想:上大学就得戴上眼镜,打起弹珠来一定很不方便…那个时候。亲戚里边如果有谁考上大学,逢年过节返回家乡,虽然还尚是一名大学生,还没有能够将知识用来换取财富,并不能够视为衣锦还乡,但确是荣归故里无疑。父老乡亲无论谁见了面都笑脸相迎欢颜以对。
亲人相聚的时候,长辈们都不吝溢美之词夸赞其有出息又争气。顺口还将我等一干小辈做一番榜样的教育,鼓励大家向某某表姐学习向某某表哥看齐。那时候比较在意的倒不是表哥在学习上取得的高度,而是思索他曾经许下“只要你不玩我的电脑,不动我的航模,那套七龙珠的漫画就送给你”的承诺究竟何时能够兑现。
进入中学,初二的时候班里来了一位北方年轻男老师,据说是服务西部项目的志愿者,人生第一次看到外地雷锋叔叔,我很是惊奇和欢喜。更欣喜的是女生,老师高、瘦、帅,还是戴眼镜。班里的女生忽然变好学,课间呈现一幅学生绕讲台的景象。于是下决心:大学一定戴眼镜,毕业一定当老师。
那时候,老师们对于大学的热情度并不高涨,平时都懒得用上大学的时光来激励和鼓舞我们努力学习,考试不要交白卷留空题。莫非老师自己的那段大学时光有些“不堪回首”略微“难以启齿”?当然,这是疑问句,不是反问句,只是一个以坏学生之心度好老师之腹的幼稚的大胆的不甚光明假设罢了,并无任何险恶用心。
老师用以鼓励我们的最佳言论便是考上一个好高中,而且只要成绩越高,学校就越好,离父母就越远。此番言论虽似破坏家庭和谐,但是比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在成绩单上签名这两项来说,其破坏力根本不值一提。且老师的此番言论得到同学们的高度认可,老师偶尔还会蜻蜓点水地说道如果上了好高中,再考一个好大学,将来与家的距离就会更远,只能在地图上找得到。老师的话锦上添花,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是如虎添翼,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的走神现象和瞌睡yù_wàng都得到很大的好转。
升入高中,信念很坚定,理想很专一。无论个人宣言还是班级训言,中心思想就是四个字:上好大学。不仅作息三点一线,上课目光更是两点一线:抬头看黑板到低头看试卷。这是一段看十分钟课外书、聊五分钟八卦事都心感罪过的时光。
那个时候,非主流有三大评判标准,一是头发颜色,二是qq签名,三是感情状况。第一项最为重要,老师和领导严格把关。因此,校门口的理发店单剪很受欢迎,烫染业务则无人问津,老板娘恨不得将染发膏当作彩墨汁来卖掉,她的情绪影响到她的小儿子,于是小少年勤奋的将染发膏涂染在老街边的残墙上,很是奋发涂墙。
qq签名和昵称一定要学习新闻上一些专家的说辞,将一个字就能够概述的事情拓展成为十个字,幸好他们后来从事的职业鲜有网络文学创作这一领域,不然文学网站得被他们拓展去不少稿费。无论天气阴晴,还是四季更迭,亦或吃饭睡觉,都能够成为签名的创作素材,且都与心情相关,基调大多是愁苦和忧伤。昵称合格与否的评判标准是是否有人能够认全上边的数字,若是认识不全或者全不认识,那就是一个上好的昵称。有一些昵称五个字就使用到三国的语言,充分显示了其主人的文字驾驭能力和外语学习能力。
至于情感状况,那个年纪能够勇于释放荷尔蒙和多巴胺的只有寥寥数人。学校对于早恋行为明令禁止,对于该人群也是三令五申劝其迷途知返以大局为重。这一人群的行为也为大多数主动或是被动强压住内心躁动的同学所不能接受。的确,我拿青春赌明天,你在用它玩暧昧,虽然各不相干,但也难免让人心中有些不甘。在学校的不认同和同学的不接纳这样的双重压力之下,他们的感情发展缓慢,举步维艰,每天的活动范围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