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残唐崛起>一百二十七章 王与名臣(下)

李承泽闻言一愣,顿时就明白了郑畋这促狭之话里的含义——不错,如今关中战局,看似唐军不利,但实质上那不过是攻势受挫,战事不利罢了。整体上而言,大唐仍然拥有战略优势,凭借此优势,想要破如今之局,也很简单。

让出兴平,以退为进,顿时就海阔天空,可以让李承泽从容整顿关中局面!而黄巢后顾无忧之后,也不会穷追猛打,毕竟一旦战线过长,精锐长期逗留在外,对于如今需要面对四面八方源源不绝而来的唐军的大齐朝廷而言,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哪怕从种种传言,黄巢不愿意放弃长安这座帝都,还沉醉在帝王梦中来看,他也不会全力追击仍有七八万大军,且背靠关中诸镇本土的唐军主力。

但很明显,这样一退,关中剿贼之局就算破了,没了兴平再背后牵制,齐军进退自如——郑畋可不相信黄巢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还在沉醉在迷梦之中。

李承泽心念辗转,事实上,他昔日因为又失关中统帅大权,成了一个空架子,在武功美其名曰坐观风云,实质上也只能干瞪眼的岁月里,筹划局面,也不是没想过,放弃兴平为妙。

毕竟根据他那浅薄的晚唐历史知识来讲,他也多少知道,最终要平定黄巢之乱,还得靠飞虎儿率军入关中,以及黄巢各部离心离德才行。

事实上,我们这个位面的历史下,凤翔军兵变,郑畋下台之后,诸镇在推诿、退避数月之后,才在朝廷新都统、各路援军以及凭此重新生出的更胜以往的新局面之下,才复又对龟缩于数州府的大齐朝廷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

然而李承泽有心收揽郑畋,他也知道自家根基太浅薄,武将这一块,勉强还能撑起架子。但文官体系上,刘元吉虽然能出谋划策,但却缺乏掌控全局的能力。何况他心中的勾画的蓝图里,以后难免要和朝廷博弈,虽打定主意要好好用好西门思恭这颗棋子,但若棋手不如人,棋子说不得也要反噬,故而他对郑畋算是十分上心,特别是郑畋表示出愿意合作的态度来,更是让李承泽喜出望外!

作为一代名臣,在我们这个位面历史下,郁郁而终也不曾大节有亏的郑畋,李承泽事实上在之前,对于自己这点念想,那真的是多番自嘲的。

名臣大儒,宁死不亏节气,李承泽可是知道的!

抛弃了杂念,李承泽面对郑畋那五分促狭,三分期待,两分莫名的神色,顿时一笑:“兴平失守,而黄巢进退自如,若任其复入中原,纵横其间,恐怕再无人能制!待其重新做大,又收取关中教训,恐怕我大唐天下,就此**矣!”

李承泽也很明白眼下大唐的局面,如今天下藩镇割据,大多都自扫门前雪]昔日黄巢初起之时,凭借宣宗遗泽,朝廷几番折冲围剿,都还让黄巢打进了关中,夺了帝都长安,若非大齐皇帝黄巢不谙形势,以为成为皇帝后,新朝革新,自该大权在握,天下奉行,惹得关中、中原、两河诸镇纷纷反齐归唐,才有了眼下关中前后云集二三十万大军围剿之局。

若是放任黄巢东逃,关中诸镇怕是没有眼前的忧虑,又会把头一埋,开始照顾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而不管不顾。到时候,朝廷没了这西陲劲旅作为主力,又拿什么去围剿黄巢?凭借中原那些藩镇吗?

郑畋闻言,微微颔首:“殿下有此明悟,又统御关中,实乃我大唐列祖列宗保佑。只要殿下能在兴平稍挫敌军,乃至坚守不失,余下之事,就是善待杨复光,此人虽说是北司首领,但本领不凡,我闻飞虎儿归唐一事,便是此人一力促成。乃有斡旋纵横志力。如今西门为殿下所捉,再难守都监事,殿下或可拨杨氏担当此职,或有奇效。”

李承泽也微微颔首,他前世今生也都听闻过杨复光的事迹,尤其是这一世,对于他一番手段降服忠武各部,拉扯出一支数万人的江汉联军,感佩的无以复加,甚至也不是没有yy过将此人收揽到麾下,然而又想了想,对方这个身份,也注定了和自己不可能同心同德,这才彻底打消了心思。

北司中官们,在李承泽的心中,那都是上了杀生薄的人物!

他们不死,怎么对的起煌煌盛唐?!对的起这一百余年来枉死的多少忠臣大将!对的起多少因为他们而死在烽火道途的无辜百姓?!

百姓何辜,生逢乱世?!死而无葬身之地地,生而无遮蔽片瓦!

李承泽闻言,细细琢磨,郑畋却另开一题问道:“黄巢者,冢中枯骨耳。今天天下之大患,实乃藩镇割据,彼辈自令一方,名为天下臣,实为天下贼,窃万民之储,而供独夫之奢。然而纵平黄贼之乱,但朝廷还朝,但终究仍是偏安一隅,且朝廷之中,尚有北司权握于旁,皇帝暗弱。昔日宪宣时,朝廷方强尤不能去藩镇,一治权,况乎大乱之后?地方跋扈最盛之时?甚至前些时候,昭义兵变,竟有豪奢人物,施计杀我御颁都节!此在关中,都统之下,尚且跋扈至此,目无王法,更何谈天下万方?殿下以为,面对如此倾危局面,该当如何?”

李承泽闻言,顿时一惊,知道这算是郑畋投效与否的关键点啦,若是自己应对不善,恐怕这位鼎鼎大才,也不会屈折节气,而从藩王啦!

然而这个题目,自打穿越以来,他有空就想,没事情就琢磨一下,以二十一世纪信息爆发时代的积累,李承泽倒是也琢磨出了几条可行之策,比之初来驾


状态提示:一百二十七章 王与名臣(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