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绝代武神>470 反客为主
2个观景点,46个景点。景区空旷平坦,有原生草甸,阳面山坡的青杠灌木林中有各种菌类,其中有被称为菌类之王的松茸,其香味独特,其它菌类无法能比,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防癌、治癌的功效。阴面山坡的灌木林在秋季打霜以后,呈现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的壮丽景观。来自地球第四纪的远古鱼类被保存至今,成为人们了解这块土地的活化石。海子沟也是登山、攀冰、探险的好去处。

大姑娘山(当地人称大峰)位于四川省小金县四姑娘山风景区,是蜀山之后四姑娘山的姐妹山,海拔5355米,4000米以下多为高山草甸,低处有灌木森林,野花遍地,随处可见牧民放养的牦牛与马,山上有大如碗盆的野生菌不易找到,味鲜在山边采了一棵鹅蛋菌、嫩黄、碗大、晚上做汤喝,味道好极了。二姑娘山,位于四川阿坝小金县东距成都230公里。地处三姑娘山和大姑娘山之间,海拔5454米。地区由四山三沟组成,坐落在阿坝藏族自治州小金县和汶川县交界处,是横断山区邛崃山脉的高峰。二姑娘山有一种火热挚诚的美。每到夏季,满山遍野的绿树翠草将它装点得风姿秀丽,在山上,能看见生活在青藏高原峡谷地带的珍稀动物,还能找到许多产于藏区的珍贵中药材。二姑娘山山尖削险峭,峰顶狭窄如城堡,且终年积雪,更显得他特别的险峻。三姑娘山,坐落于四川省成都西北的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金县与汶川交界处,属于横断山区邛崃山脉,海拔5664米,东距成都约200公里。

幺妹峰三姑娘山风景区风景秀丽,地貌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以大熊猫最为著名,另外还有藏、羌民族文化。三姑娘山山峰尖削险峭,峰顶窄狭如城堡,且终年积雪,由于它特别的险峻,有幸登顶者寥若晨星。到三姑娘山登山或旅游,要路经世界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自然保护区。这里群山环抱,奇峰连绵、林高草茂,是大熊猫的天然乐园。

幺妹峰海拔6250米,仅次于被誉为“蜀山之王”的贡嘎山,人称“蜀山皇后”、“东方圣山”。1982年,四姑娘山被列为中国十大登山名山之一,199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载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公园,2006年被列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迄今为止,已经有美、日、意、英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登山队登顶。

四姑娘山龙眼龙眼,位于四川省四姑娘山深处。据当地人介绍,只有采药的人到过这个地方,当地类似一个盆地,四周都是4、5千米海拔的雪山环绕,山顶终年积雪,山腰处数十条瀑布飞流而下,小的几十米高、大的上百米,其中一处自山腰一洞中pēn_shè而下,落入下面石台分成几股,再下再分,颇为壮观,其壮如龙吐水,故名“龙眼”。据了解,四姑娘山因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徒步旅行者的穿越目的地。其中,龙眼因其人迹罕至的稀世风光,被当地人和少数徒步爱好者交口称赞。由四姑娘山的海子沟进山,途经海子沟、热水到达‘龙眼’。过海子沟尽头的犀牛海子后,需要翻上一个4800米的垭口,在这个垭口上,可以看到常人很难见到的四姑娘么妹峰背景,壮丽不同寻常。过垭口后下降不到200米,再翻上个5000米的垭口开始下降,一直下撤到3000米海拔的热水,在这里有温泉可以泡泡脚(以前据说能洗澡的,如今已被野生动物给破坏掉了)。热水,三面环山,一面峡谷,从此过,再翻越1-2个5000米的雪山垭口,可以到达龙眼。据介绍,龙眼最好的季节是7、8月份雨季,可以看到很漂亮的瀑布,别的季节也行,但水景就没那么漂亮了。

石棺古墓群小金县日隆镇长坪村意外发现了埋葬于地表1。5米深以下的大量石棺墓。发掘已告一段落,共发掘出石棺墓葬40余座,出土器物150余件。该墓群密集、排列规整,经初步推测,应为汉代氐羌人所为。墓葬掩埋方式为先挖一个长方形土坑,再用片石将坑的四面镶嵌成一个长方梯形,脚窄头宽,上窄下宽;墓盖则用片石叠压而成。墓葬中随葬品不多,多为祭物,主要有陶、铜、银、骨和漆器残片、水晶残片、玛瑙珠子等。专家推测,在清代乾隆年间和上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的改土运动中均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破坏。专家们称,在此地发现石棺墓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不仅扩大了小金县和四姑娘山风景区的知名度,还弥补了四姑娘山优化内涵的遗憾。同时,该墓葬群的发现对于研究小金县乃至阿坝州早期历史均有极高的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财富。

四姑娘山景区山峰资源非常丰富,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61座,4000米至5000米的山峰还有许多,攀登难度从初级到高级不等,适合不同层次的登山爱好者参与。体验型的山峰有:大峰、二峰等;拓展型的山峰有:三峰、骆驼峰、羊满台等;专业型的山峰有:四峰、婆缪峰、阿妣山、布达拉峰、玉兔峰、五色山等。攀冰由攀岩运动发展而来,是一项借助装备、器械进行的运动,要求装备质量高且经久耐用。目前攀的冰主要分为冰瀑和冰挂两种。上世纪70年代以前,冰壁攀登一直是登山探险中难以逾越的障碍。60年代末,欧洲一些登山者凭借多年经验,发明了附带锯齿状的镐头以


状态提示:470 反客为主--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