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愿听否” 韩信尊敬道“愿闻其详” 蒯通走了两步,意态悠闲道“老夫颇精相人之道,人的高贵卑贱在于骨骼,忧愁喜悦在于面色,成功失败在于决断,用这三种验证人相万无一失。” 韩信本以为他会长篇大论当今形势,忽听他讲起了相术,颇为惊讶,笑着追问道“先生看看我的面相如何” 蒯通道“看将军面相,只不过封侯,而且还会危险不安全,看您的背向,却是贵不可言。” 韩信一愣,疑问道“这是何故” 蒯通郑重其事回答道“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杰建号一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像鱼鳞那样杂沓,如火焰进飞,那时各方势力关心的只是灭亡秦朝罢了,而今中原战乱,百姓尸骨暴露荒郊野外数不胜数,目光都聚集在汉、卫、楚三国,其它诸侯不过割据一方,没有什么前途可言,而韩将军此次手握汉室重兵东征,首战河西之地的三秦,一旦胜利,然后就会出兵函谷关,讨伐赵、魏、韩、河南、殷等诸侯,逐渐扩大,可以说汉室的统一大业将要在韩将军身上实现,到时候手握汉室兵马大权,功高震主,唯有两途极端,便是这面相与背向了。” 韩信眉头紧皱,喜怒不显于色,冷静道“选择面相如何,背向又如何” 蒯通道“选择面相,便是汉室的大将军,南征北讨,忠心为主,为汉室成就不朽霸业,封王拜相,成为汉室开国功臣,不过当你位极权臣,功业达到巅峰的时刻,也就是你最危险的时刻了,自古名将都是死在沙场上,而是死在国主的手中。” “如果选择背相,就是自己掌握命运,在战争到达关键时期,将军手握的重兵,并远离了西川,驻守一方,便可择机自立,牵制各方大势力,保持一个平衡,那时将军就成为了一国之主,这天下一统于谁,却就不好说了” 韩信心头如一潭湖水忽然被投入了一个大石头,震得波澜起伏,脸色终于变化了,犹豫片刻,沉吟道“先生觉得我比之汉王如何” 蒯通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半晌说道“将军治军有方,堪有大才,却两次败于汉王,可知汉王带兵本领未必若于将军,况且汉王有周武王之气运,秦始皇之伟略,诸子百圣之学问,管仲商鞅之法度,鬼谷墨子之奇数,数百年难得一见的人物,将军若与汉王相比,仍显不足” 韩信听此评价,没有丝毫愠色,反而平静道“那先生比之张良又如何” 蒯通闻言愕然,轻笑道“张子房天文地理无所不精,儒墨道法无所不通,师承天下奇人黄石公和儒家大师荀子,乃是入世之高人,博浪一椎,天下闻名,运筹帷幄,决战千里,即便家师,对他也甚是赞赏,通与良比,那也是自愧弗如” 韩信点头道“先生比张子房如萤火与皓月,韩信比汉王如同粟米与沧海,既然如此,信又何必贪图一时权势,去做那背信弃义、自取灭亡之事况且西川能人异士无数,兴汉学院人才济济,新法推广政通人和,百姓拥戴,汉王又是贤主明君,值得属下付出生死以效命,韩信又何必辜负圣意故此,在下选择忠君为主,相信以汉王的胸襟,比能容下这些开国功勋的背相之言,先生日后切莫再提了。” 蒯通微微点头,沉思半晌,忽而轻笑道“将军若这样想,那么西川必定能统一中原,天下势必再度大合,对于百姓而言,将军功德不可湮没,只要出征前后,将军懂得明哲保身之法,释去汉王所有疑虑和担心,或许将军日后能化危转安,还能随着汉王一起名垂青史” 韩信忽地谨慎起来,拱手一揖道“不知先生有何安身高见” 蒯通笑道“将军可记得秦始皇手下第一猛将王翦,在出征楚国的时候,对秦王的要求吗” 韩信目光一闪,倏然道“王翦将军出征前,向秦王要了不少封地,说是要做功成之后的奖赏,其实是王翦担心手握兵权、功高震主的保身之法,秦王听后对他的疑虑尽去,难道先生也让我效仿王翦” 蒯通摇头道“这倒不必,否则显得有些做作了,只要韩将军能保持淡薄的心态,不为君王权势心动,在日后不可拥兵自重,慢慢就会得到汉王的认可,毕竟就你所说,汉王精明得很,只要你无愧于心,相信汉王不会做出兽尽弓折、兔死狗烹的事情来。” 韩信转身望着广袤的山河,长叹道“我韩信无愧于天地足矣,只求尽忠汉室,在青史上留下我的足迹,让信的撰写兵书能流传后世,无视岁月时空,几百年后,江山社稷宏图霸业不过是一堆黄土,然则学术却能横跨时空,永无止境” 他身上白色斗篷随风飘展,剑眉星目,脸色说不出的孤傲与期待,此刻韩信的心境与往昔彻底地发生了大变化,韩信这位一代兵神不久将要决战天下。
第五十八卷 逐鹿中原 第四章 一国两制
寻秦记续之战龙返秦
早春二月,春寒寥峭,但是枝头桃蕾已吐,地上的小草已经冒出淡绿的新芽。 关于中原、西域、草原的各方势力情报从锦衣卫机构中源源不断收集回来,从反映的情况来看,匈奴已经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分领土,但遇到了高句丽百姓的誓死反抗,拖住了匈奴骑兵,如今只剩下渤海的沿海几座城池没有攻陷,其它城邑都陷入了匈奴铁骑的糟蹋之中。 而高句丽的皇族和官员乘着大船进入茫茫大海,一方面等候邻邦的援军,另一方面期盼着匈奴掠夺过后,能及早退兵。 而楚国和卫国都相应地推行新政,只不过在他看来,那些政策是换汤不换药,依然是旧制的延续,虽然暂时起到安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