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老朋友即将返回长安,卜至忠便带着人早早就在城门守候。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当年两个风华正茂、个性禀异、志趣完全不同的少年,机缘巧合进了兵学院,至此成了至交好友,在风风雨雨中经历过那么多事情,两人好友霍去病早逝,他们的父亲又先后亡故,朝中的腥风血雨更是使得两位好友不得不远隔千里。
如今想来,恍如隔世。
站在长安城的北门外,看着熙来攘往、川流不息的人群,看着一个个百姓们穿着衣裳完整的衣服,面带幸福笑容依次进入城中。
这一刻,卜至忠心中感概万千,他直到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了,民间百姓为何那么崇拜自己妻子的缘故了。
汉武帝在世时,穷兵黩武、在长乐宫和未央宫之外,又重新建了建章宫,为宫中采女无数,最多时绝对超过了万人,大兴土木,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为自己修建陵墓。这一切都要花费数不清的人力和财力。光文景之治遗留下来的财富,也根本难以弥补这些所造成的巨大财政赤字。
之所以到现在,大汉朝没有出现历史上那样,在汉武帝末期,盗贼蜂起,民不聊生,各地郡县逃户众多的情况,就是因为金知蝉的存在。
并不是桑弘羊,桑弘羊的那些举措只能为皇帝和朝廷的府库增加收入,却根本无法达到富民的效果。
当然,后世之人,一谈到汉武帝和桑弘羊君臣携手实施的新政,总是爱用‘与民争利’这个词来形容。这是一个极为不公允的评价。
与后来的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变法不同,桑弘羊实施的很多新政,破坏的是大中地主和商人的利益,其中,只有均输这个新政比较扯,桑弘羊居然利用官府的力量,把各地的商品价格低的运到价格高的地方,以获取差价。
这违背了商业流通的原则,也幸好,那个时候的官员和小吏即便偶有贪赃枉法之徒,其贪腐的程度也不是严重,再加上,制定这条政策的桑弘羊商人出身,而在各地具体实施此政策的人几乎全都是桑弘羊亲自招募来的,其中绝大多数也都是出身于商人之家。
因为这两个原因,这条政策到现在为止,才没有崩盘。
不像王安石和张居正,他们两个制定新法之人都是儒生出身,王安石赖好还当过地方官,明朝只李贤之后,弄了一个非进士无以为翰林,非翰林无以为宰辅的限制,使得后来的宰辅一辈子都留在京城,不通地方政务。
而底下具体实施新法的人也全都是儒生出身。
故此,不论是王安石变法,还是张居正变法,不论他们二人所制定的刑罚,开始的初衷有多么伟光正,可到了最后,新法损害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利益,而没有触及到朝中皇亲国戚和地方上的儒生地主们的利益。说穿了,就是在利用新法进一步剥削普通民众,来达到充盈国库的目的。
相反,桑弘羊实施的新政中,譬如盐铁专卖,虽然也是与民争利,但是这个民指的却是地方上的大盐商和大铁商。盐铁专卖,固然会使得盐价变高,官府贩卖的铁器质量变差等情况出现。
但是,官府却可以从这两项利润丰厚的生意赚取大量的利润。
况且,这样做,虽然增加了百姓们平时生活的生活成本,但是,这并不是加税,对百姓生活成本的增加也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多。
更何况,一直都有金知蝉牵制,桑弘羊所掌控的盐铁专卖,盐价并不敢涨得过高,而铁器的质量一旦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不用金知蝉出手,桑弘羊派去暗查各地盐铁专卖情况的特使就会立即把消息船体回去,让桑弘羊有时间自查自纠。
若是桑弘羊刚把盐价涨得过高的话,金知蝉就会暗中增加金系官员掌控的沿海郡县中的盐场数量,利用私盐冲垮官盐的价格体系。
而铁器,按照汉武帝的命令,金氏是唯一一个可以在各地开始私人铁匠铺的家族,因为金知蝉家里的铁匠,在打造铁制农具的时候,他们的手艺却是非常高,这方面,就算是将作监里的打铁高手,都比不上金知蝉家里面培养出来的铁匠。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金知蝉利用里水利冲锤和焦炭,进行炼钢,结合两种新的辅助工具大致出来的就不再是生铁,还是硬度更胜一筹的钢了。
更不要说,在大汉朝境内长江以北地区,几乎所有郡县中实施的限田令,此法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及时遏制、并破坏了各地大中地主不但兼并土地的速度。
这也就难怪在北方很多地区,即便金系官员从来没有执政过的郡县,家家户户都在暗中为金知蝉立生祠。那个时候,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原,也就没有菩萨这一说。
故此,在民间,金知蝉被人暗中称呼为济世度厄天尊。
曾经有绣衣使者查知了此时,将其上报给了汉武帝,汉武帝看到之后,只是笑了笑,便阻止手下人在查办此事,他并没有太在意。
江充兴起第二次巫蛊大案的时候,也曾经有手下旧事重提,想把这件事当作把柄,用作对付金知蝉和卜至忠,以及金系一党的证据,可是,他迎来的不是江充的表扬,而是顶头上司一番声嘶力竭、劈头盖脸地臭骂。
说到底,江充之所以兴起大狱,只是为了尽快扳倒太子,根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去招惹金知蝉这个女魔头,而且,以金知蝉和卜家过往的经历来看,他们并未愈卫太子一系有过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