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知蝉最后这么说的,最后也是这么做的。至于,史记真正的原本,是被西汉末的农民起义军赤眉盗走,亦或是其他什么盗墓贼盗走,又或者是最终抵不过岁月的侵蚀,变成尘土,那都不关金知蝉的事情了。
这是司马迁自己最后做的选择。
征和四年正月,汉武帝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再次赴东莱郡,亲临转附港,临大海,此次,他是准备自己出海,在到东海寻找仙山。
桑弘羊、金知蝉、木栋和陆小六,这么多年派船出海,说是为他寻访仙山,却依然无所得,‘损失’了财物和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金知蝉一家人和木栋继续留在原籍躲懒,不管此事,可桑弘羊不得不全程陪同,朝中其他大臣纷纷再三劝谏,可汉武帝就是不听。
可惜,天不随人愿。偏偏就在汉武帝驾临转附港的时候,恰在这个时候,转附港外风暴突至,海浪高潮水汹涌涌,这样的天气,别说是无法出海,就算是人站在码头上也极为艰难。
在转附港停留了十余日,风暴都未曾停止过,汉武帝这个时候才明白,天意难违,无奈之下,他只好下令返回长安。
没过多久,东莱郡就传来消息,汉武帝离开转附港的第二天,风暴就停止了。
这个时候,已经当上丞相的田千秋向汉武帝进谏说:“现在讲求神仙的方士很多,可到现在却没有一个能够应验其说的。微臣请求陛下将他们全部罢斥。”
于是,汉武帝在返回长安城之后,武帝采纳其建议,悉罢一切方士求神仙事。
这之后,汉武帝的身体大不如前,他常对群臣感叹说:先前我糊涂,被方士所欺骗。这天下间哪有什么仙人呢?全是妖言妄说。悔不该不听蝉儿之言,要想延年益寿,无非就是注意节食,有病服药,多做运动,身体自然就能健康。
这话传到宫外之后,被人广为传颂,成了大汉朝长寿的不易之典。
可是,不知为何,汉武帝如此念叨金知蝉,却依然没有派人招已经服完孝期的卜至忠一家和木栋一家人返回朝中。
后元元年,这是汉武帝最后一次改元,也是他在位时期,而这个年号的名字也诸多年号中最逊的一个。
这一年发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昌邑王刘髆薨。
简单说,就是那个深远影响了汉武帝执政后期的很多大事的李夫人,他的儿子死了。要不是他,汉武帝也不会接二连三的想要将李广利扶起来,想要让这个庸才和蠢材做第二个卫青、甚至是第二个霍去病。
可惜,这两个人全都是千年难遇的奇才,又岂能是一个庸人随便效仿的呢?
最终,李夫人死后,李家两次被灭族,先是其兄李延年和另外一个兄弟被灭族,接着,李广利因为在暗中参与了巫蛊大案,被揭破后,族诛。
不管这个昌邑王刘髆是被吓死的,还是被生病死得,他死了,也就意味着汉武帝决定了下一件事。
第二件、立子杀母。
简单来说,就是汉武帝杀了赵婕妤,立最年幼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
在华夏历史上,除了汉武帝这么做过之外,也就只有南北朝时期,北魏拓跋氏这么做过。巧合的是,西汉和北魏之亡,全都是亡在外戚的手中。
后人都说,西汉衰败于汉武帝之手,要不是后来汉宣帝中兴,稳固了汉朝的统治,西汉说不定就亡了。其实,这只是后来的儒者们不遗余力地丑化汉武帝,美化汉宣帝的结果。
极为讽刺的是,在后世儒者口中的西汉明君当中,汉文帝和汉景帝实行的都是黄老之策,任用的大臣也是黄老学派居多,而汉宣帝更是说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这句话大意就是指,汉家治国只有法度,皇帝杂糅霸道治国,而不能纯用儒学治国。而且,一般的儒者迂腐不通实务,难以委以重任。
独独被儒家学者们树立为坏典型的汉武帝在执政时期,大力推广儒学,更是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若是汉武帝也能像金知蝉一样转生到后世朝代,看到后世史学家和儒生们对他的评价,非得起兵诛杀天下儒生不可。
汉宣帝这么说的,却没有这么做。他顾念自己的太子汉元帝刘奭是被霍氏毒杀的许皇后所生的独子,故此,即便他非常厌恶儿子汉元帝好儒,而喜欢类己淮阳王刘钦。可是,因为许后的关系,他最终也没有将太子废去。
而这也就间接导致后来的外戚王氏专权。因为篡夺了西汉皇帝位置的大奸臣王莽的姑姑正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
相反,汉武帝嘴上尊重儒家,可他的实际行动却真正是杂糅霸道。
这一年,汉武帝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他打算立少子刘弗陵为太子;只是,他认为这个儿子年纪实在太小,在这一年,刘弗陵还为年满七岁,而他的母亲又太年轻少,等自己死后,难免会再次上演吕后和汉惠帝的悲剧。于是,汉武帝便将刘弗陵的生母赵婕伃赐死了。
赵婕妤在历史上也被称为钩戈夫人。
不过,在此之前,汉武帝还做了另外一件大事。刘弗陵年少,汉武帝自然要在群臣当中寻找值得托付的大臣,辅佐自己的儿子。汉武帝遍察朝中的群臣,认为只有当时的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为人忠厚可任大事。于是,汉武帝就派黄门画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