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攀龙化鸾>第257章 大汉从医者的现状

这是刘太医在讲述完之后,向皇帝陛下非常郑重地提出的一个请求。

太医姓刘,他并不是皇族,而是建信侯刘敬,也就是齐国戍卒娄敬的后人。

可刘彻在听完后,却犹豫了。

他当然很高兴,可是,那些随军出征的所谓军医,他是最了解底细的,那十个如今都只是孩子,其中,最大的一个好差半年的时间才到十六岁。

这样的年纪,本就不好让其为官,何况,这十个孩子还都是从宁成那里借过来的。如果只是宁成,还倒罢了,毕竟他只是臣子。有借无还也不是很困难,可是,这些孩子也是宁成从金知蝉那里借过来的。

那问题就来了,现如今修成君府上的管家朱都因为李少君那厮的不冷静,身上还背着想要入宫行刺的大黑锅。这件事情在没有彻底解决之前,刘彻很清楚,他那个侄女是不会善罢干休的。

只是,刘彻为了长生,一直宠着李少君,自然不会因为这点小罪,就给他的这位宠臣定罪。

想到这里,刘彻点点头,敷衍地回答道:“爱卿说的话,朕明白了,一切都等车骑将军回来再议吧!”

刘彻想先用拖字诀,将这个刘太医稳下来,在从长计议。

毕竟,刘彻现在还要想一个万全之策,既能安抚住自己的那个外甥女,又要保住李少君。

刘彻想得挺好,可是,他面前的二人却完全不按照常理出牌。尤其是这位刘太医,以往,他一心直扑在医学上,对外间的事情很少去了解,明显是医痴,所以,情商方面有些差。要不是历任曹太常看在他医术高明,一直保着他,这个老家伙指不定早就糊里糊涂地死了。

“陛下,此事拖不得啊!若是能够早些将这种治疗刀箭伤的医术推广出去的话,那就能够让边境上的士兵少受一些伤病的痛楚,也能让士兵们少死一些。”一听皇帝想拖延此事,刘太医立即跪了下来,连连叩首,苦苦向刘彻哀求道。

医者父母心,作为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自然是能够比其他人更能够明白,金知蝉传授给那些‘军医’外科缝合术,其中蕴含的巨大作用。

刘彻一听完,便面含怒色,刚想要发火。

却听曹太常在一旁附和道:“陛下,若是其他事情,微臣一定会拦着我的这位属下。可是,这件事,微臣却认为刘太医此言并未说错。陛下,臣的先祖是跟着高祖南征北战,一生历经大小数百战,他亲眼见过很多士兵就是因为得不到及时的医治,才活生生疼死病死的。

那个时候,天下大乱,没有那个条件,而且,世间懂得方技的人真得很少。士兵和百姓们得不到及时的医治,那就是他们的命。可现如今,我大汉已经立国百年,风调雨顺,政通人和,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可惟独有一件事,让微臣医治感到汗颜和忧心。陛下,您知道整个长安城里有多少方技或者铃医吗?”

刘彻闻言,慢慢收取了脸上的怒色,一整颜容,摇了摇头,有些奇怪地问道:“朕确实是不知!曹太常,你知道吗?”

曹太常作为九卿之一,所要管理的人和事相当的繁琐。在汉代,曹太常的属官大体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分别执掌音乐、祝祷、供奉、天文历法、卜筮、医疗。

用一句话概括,能够当上曹太常的人,要么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才,要么就是祖宗是随同高祖一起征战天下的大功臣之后。

而这位曹太常正是平阳侯曹参的第四代子孙,平阳公主驸马曹时的亲弟弟曹间。史记上着述有云: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刘邦所讲的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曹参本人虽然没有樊哙那么英勇,可是,从他的战功来看,其带兵能力在汉高祖刘邦的手下,是仅次于韩信的。

太常曹间接着说道:“陛下,太具体的数字,微臣并不是太清楚,不过,据太医那里统计上来的数字,在长安城内的方技和铃医,总共不超过一千人。陛下,这个数字若是搁到其他大郡,无疑是够用的。可是,如今的长安城,包括整个关内地区,人口早就已经超过了百万。

长安城的从医人数就这么少,关中其他各郡县的从医人数就更少了。除了微臣所知的东平里和新丰县之外,即便像蓝田等县内的从医人数绝对不会超过十人。陛下,微臣知道您也许不爱听,可是微臣还是要说,东平里和新丰县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从医者,多亏了修成君和二小姐的大力资助啊!”

原来,在东平里的时候,金知蝉考虑到前身的经历,她便建议自己的母亲从外间请了位年纪较大,医术扎实,愿意将自己一身的医术传播出去的老铃医,在东平里坐镇,传授医术给镇中所有愿意学习医术的人。

对此,金修自然是大力赞成,甚至她将王太后赏赐给她的那百金都拿出来,一部分作为那个老铃医养老的钱,一部分免费为镇中那些愿意学习医术的人提供吃得,和学习医术所用的东西,比如药材,针等。

东平里当时想学医的人有很多,毕竟,东平里机会都是郎官军的遗属或者退役军人,他们如果能够将老铃医的医术学到手,不仅可以为自己调理身体,也可以让伤残者找到事情可做。

只要不进行手术的话,即便是身有残疾的人也可以为其他人诊治。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要讲究天赋的,在那个年代,不是你想


状态提示:第257章 大汉从医者的现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