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还是每天上朝却是难开金口不表什么意见。有什么事情都让人呈上折子来然后将李世民叫到书房听他的意见了再下笔批奏。李世民也很给皇帝面子从来不在朝堂之上出声做什么决断。皇帝就是主动问起他也只是推说一切请皇帝陛下做主。李适到了现在也算是识趣了并没有把太子说的这句便宜话当真。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现在虽然是坐在这副龙椅之上。可是天下已经不是他地了。满朝臣子也没有人真正会听他的……而是都眼的看着太子的眼光行事。
李适已经跟李世民说过了多次要自己仡病休息住到大明宫里不出来理事。可李世民并不着急。眼下繁琐的事情太多自己东宫里地家事都没有料理完毕。朝堂之上。还是得要这个皇帝先撑着门面。更重要的是刚刚赶走了废太子皇帝就退位让太子监国长安的仕人们恐怕一时还适应不过来。不着急。给他们一段缓冲适应的时间更为合理。趁这段时间先稳固自己的东宫完善人员搭配再说。
就这样朝堂上地所有事情几乎全都压在了李世民的肩头;东宫里的麻烦事也成堆;驻扎在长安城外地二十万大军事情也不少。虽然朝堂之上有宰相、东宫里能帮忙的人也不少但李世民仍然感觉忙得有些焦头烂额。一天恨不得掰成两天来用。每天除了吃饭和小睡片刻其他的时间都在忙碌。连走路都是打小跑。
忙是忙了点也很累人但大唐的这台国家机器在李世民等人的辛苦经营修理这下渐渐的回复了活力。终于正常运转了起来。
朱雀门的大门终于又在每天卯时初刻打开了。文武官员。开始每天按时进宫述职供事处理公务。钟鼓楼上的钟鼓每天按时敲响。神策军将士们排成了整齐地阵列站在龙尾道旁文武百官按列上殿觐见皇帝开始早朝。皇宫之内一切秩序终于恢复了正常。原本紧张而惶恐不安的气氛开始慢慢淡去。
与此同时皇宫的安宁也开始影响到长安城内的百姓。躲在家中多日不敢出门的百姓们在听到多次朝廷放榜说明事情以后开始犹豫不决地走出了家门开始营生。当他们现真的安全时又马上忘记了之前生地兵乱将热情投入到的生活之中。
百姓本来就是这样容易满足和健忘的
长安的大门如同往日一样的开放了擦干了血迹的朱雀大街上出现了久违的车马行人。西市上的商旅又多了起来叫卖喧闹声此起彼伏又变得热闹了。动乱之后人们仿佛更加珍惜眼前的平静与安宁。生活的热情反而比当初还高涨了一些。更何况他们现西市上没有了宫市的宦官和横行霸道的兵痞。往来巡视的唐军将士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还要安分。除了抓捕流寇和不法之徒甚至看不到他们骑着马横冲直撞了。偶尔还会帮助一下百姓做一些小事。
百姓们突然现长安里中的气氛变得比以往更加和谐了。城外就是二十万狼之师听命于太子的虎狼之师从此也不必担心长安再出现什么重大状况。
长安的三百万百姓打从心眼里感觉到了平安和安宁的可贵。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慢慢流逝长安城中潜移默化的改变也在进行之中。李世民眼看着这些改变的生心中暗自欣慰。因为他清楚没有什么比摆在眼前的事实更具有说服力了。现在由太子统领帝都一些都十分的安宁和谐皇帝也可以安安心心的回后宫休息去了!
湛绿的玉玺摆在李适的书桌之上压着一层耀眼的黄布。李适轻摆了摆手有气无力的说道:“太子将玺印拿去吧。朕已经很累了要休息了。从明天起由你来监国。朕就到玄武殿休养去。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要来烦朕。”
李世民接过了玉玺用盒子细心的装好拱手谢过了李适。
“太子监国你们要悉心辅佐。”李适摆了摆手对陆贽等一些宰相和大臣们说道“就这样吧你们都退下。朕累了要休息。”
李世民和陆贽等人都恭身从李适的书房中退了出来。
身后有几个人在窃窃私语议论皇帝为什么不在朝会上当众宣布这个重大的决定。陆贽冷笑了一声说道:“皇帝陛下的心已经冷了没兴趣搞这种场面功夫。移交了玺印就足够了莫非还要当着众人的面让皇帝陛下再受凌辱么?”
李世民微微一愣回头看了看陆贽一眼。
陆贽却像是眼角里没有他这个太子一样抖了抖袖昂然的走了。
李世民微微皱了皱眉头暗自寻思道:这么多天来陆贽就从来没肯怎么搭理我。从寻回皇帝与太子开始他对我都一直是冷眼相待如同仇人。聘他为东宫左庶子时也是万般不情愿。看来他心中还是念着皇帝和李诵。相比于王丕那些人陆贽倒是显得有血性、重情义多了……往往越是有才干和懂得忠诚的人才会表现得像他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