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殿里文武百官们排成两行,井然有序地陆续将要走空,可徐忧民待在原地还是一动未动,皇帝瞅了他一眼道,“宰辅大人还有事?”
君臣共处十多年,这句话,皇帝自己都觉得说厌烦了,他当然晓得徐忧民有事,并且还知道是何事,因为在徐忧民眼里,眼下没有任何事能跟陆锷回京比较。
“哎……宋大人请留步,等上徐宰辅一起走吧!”,皇帝心思一转,又叫住了即将要迈出大殿的宋光汉。
徐忧民一怔,宋光汉在,倒也无多大关系,反正请完旨以后,还需要跟平王,就陆锷来不来京一事的利害关系,商议一番的。
于是他抬头仰视道,“是关于淮阴王陆锷进京一事,微臣特在此请旨”。
“哦!请旨啊!”,皇帝摸摸脸部的面纱,斜了一眼一侧的宋光汉,宋光汉纹丝不动,像什么也没听到一般的波澜不惊,“这事儿,宰辅大人自己看着办吧!朕便不再过问了”。
“臣遵旨”,徐忧民道,看来皇帝的心结不易打开,不过,这已经很不错了,默许总比强阻要好上很多。
在出宫的路上。
“老哥”,私下无人之际,宋光汉总是爱这般称呼徐忧民,徐忧民也从来没有介意过,“您这是要回府用饭吗?”。
这纯粹是废话,一般早朝毕,百官们都是各回各家用饭,因为皇城内没有设立馆子,茶肆酒楼等餐饮营生,要吃饭得出皇城南门,虽说也就近方便,可每次出城门都要盘查,不好受。
可,宋光汉焉何要说废话?其实也不完全算废话,他知道徐忧民跟南门外的一处露天面馆的老板很熟,一个月里得去光顾个七八回。
他之所以如此相问,也没特别的意思,一,两人虽是同乡,但自从数年前有了立场分歧后,平素的契机话便很少了。
二,是为了不让自己不言不语,一不言不语,敏锐的徐忧民就会发觉,自己是在思考,有可能会思考到他刚才的请旨事件上去。
宋光汉可不想让徐忧民察觉到自己对陆锷回不回京一事很上心。
可,话刚说出来,他就后悔了,试想一下朝廷里哪个人不知道淮阴王陆锷是平王潜在的,有力的,唯一的竞争对手?
而作为平王的辅臣,自己如何可能不上心?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仓皇间,正要再措辞,徐忧民却开了口,不过,却是答非所问:
“关于陆锷需不需要回京,本来我是要同平王爷商议后,再到乾坤殿请旨的,可谁知今天事儿赶事,也是我考虑不周,所以……我想平王肯定会怨恨老夫吧!”。
这句话应该如何分析?听他的意思,有点向着平王的迹象,可看他的所为,又似乎在以退为进,我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我要请陆锷回京,如果陆锷出了事,你的嫌疑就最大。
“哪里,哪里,老哥也是为了安抚淮阴王的心,平王爷铁定是能体谅的”,宋光汉嘴里这般说,可心里却着了火,他已顾不及上火徐忧民有几个意思了,他在担忧连三元或许此刻已经出了京都地界。
可宋光汉终究是宋光汉,他清楚徐忧民察言观色的本领不知要高出他多少倍。
不过,宋光汉还是敢拍胸脯,徐忧民永远都不会有机会,看着他的脸说,你怎么了?因为他相信自己装模作样的本领要超出徐忧民许多倍。
“那好吧!你我就此分手吧!”,出了宫城东门,其实两人还是可以再携手同行一段路的,可徐忧民却想和宋光汉分道扬镳,因为他想到“飞马驿”走一趟。
“好说,好说”,宋光汉打了个手揖,就在这时,左御丞李衍年忽然出现在了东门前广场,但见他提袍撩带,不顾偌大的年纪,风风火火向这边奔来。
边跑边喊“宰辅大人,请稍等”。
徐忧民回过头,待看清来人后,哎叹了一声,冲宋光汉道,“这个李大人,八成又是为了陆锷的事而来”。
“是啊!李大人为了给他外孙翻案着实是跑断了腿,那下官还要替皇上办差就先行一步了”,宋光汉回之一笑,抱拳道。
“那宋大人慢走……”。
“下官告辞”,说完,宋光汉抬步继续向东行,他这边刚迈脚,那边李衍年已气喘吁吁地冲到近前,也顾不得跟他打个招呼,劈头便向徐忧民道,“宰辅大人,救救淮阴王吧!”。
宋光汉低头一笑,但脚下不停,就听徐忧民接道,“怎么了?李大人?”。
李衍年两手撑膝盖,喘着粗气,“皇上因病禅位,作为皇室至亲,淮阴王陆锷得参加典礼呀!否则……”,否则后面的话,他不说了。
宋光汉的心一咯噔,就听徐忧民道,“本相已经请过旨了,大人无需担忧”。
“皇上可答应?”,李衍年一喜。
“这个……这个……总之大人不消操心就是了”,徐忧民吱唔半晌后,来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那就是没答应了?不行……我得去找皇上”。
“哎……李大人,李大人”,李衍年已跑远没听见,这时宋光汉也已去远,徐忧民摇摇头,“你去有用吗?”。
其实,李衍年听见了,只不过是没应徐忧民的话而已,此刻他有自己的主意,只见他脸一拉,放缓了疾行的步子。
他既然能听见,那么有意放慢脚步的宋光汉自然也听见了,他又是轻轻一笑,看来平王爷担忧是多余了,皇帝要不是看在李衍年开国功勋的份上,可能早已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