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已经在为泛着彩虹光的两个小球和一个圆柱体尝试各种各样可能的组合了。头脑严密的科学家们在面对这样神秘的东西时也只能使用自己内心最原始的冲动来解决问题:像孩子拼积木一样去把玩。可他们个个都面带苦相,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进展。女人看着桌子上的三样物体,突然像受到了什么上天的启示一样。她瞪着它们,神游似的一步步朝它们靠近,那样子让围在桌边的科学家们都害怕得给她让出了一条路。

女人轻轻把玩着那三样物体,它们每一个都泛着彩虹光,合在一起就像天方夜谭里的珠宝箱一样光芒四射。女人瞪着无神的眼睛,无意识地将那三样物体摆成了一个组合。就在组合完成的同时,那三样物体突然同时放射出了一阵耀眼到刺目的白光,女人和科学家们就像是看见了活生生的太阳一样迅速地捂起了眼睛。可这都没用,在手掌和眼皮底下,他们依然能看见四周那闪耀着的万丈光芒,女人的眼睛被灼得火辣辣地疼,她觉得自己快要瞎掉了。

这样的状态大约持续了一分钟后,光芒消退,女人和科学家们总算勉强睁开了眼睛。桌子上三样物体的光芒已经消失,现在它们就和普通的积木一样平平无奇。可女人总是觉得四周有些不对劲,她感觉自己正被一层看不见的薄膜包裹着,既温暖又舒适,就像待在母亲的怀里一样。她环顾四周,从科学家的脸上看出他们也有同样的感觉。

他们走出实验室,发现公司里静悄悄的,平日间嘈杂的办公声被阵阵窸窸窣窣的私语声所取代。私语声来自公司的一扇扇大窗边,所有的员工现在都挤了过去,对着窗外的景色指手画脚,时不时还和身边的陌生人交谈两句。女人朝窗外看去,发现公司的大楼已经被一个巨大的彩虹泡给包裹住了。

在这样的奇景登上各大媒体之前,女人就已经想好了它的“营销策略。”他们将以这个壮观的彩虹泡为中心,把整个公司大厦的一至三层,以及大厦外被彩虹泡覆盖的土地打造成一个彩虹奇景主题公园,宣传标语就叫“天外来客,彩虹盛景。”而幸运的是打造这么一个主题公园并不用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因为光是待在这个彩虹泡里就能给人一种非常安详静谧的享受了,所以只需把大厦一至三层的空间打造成安逸舒适的闲聊场所就行:咖啡馆、清吧、会所,只要是符合标准的就都可以来。

考虑到游客都喜欢拍照,女人还决定将整个主题公园的范围扩大:先在近处设立五个拍照景点收近景票,再在远处设立两个拍照景点收取远景票。同时,在初期她还想尽办法从各类蜂拥而至的媒体身上榨取版权费,在各个企图靠近的公司身上赚取广告费……总之,一个出现在现代城市里的,绝无仅有的巨大彩虹泡是几乎能吸引任何类型公司的关注的,女人根本不愁无法发挥它的商业价值。

于是互联网和各大媒体在这几天里统统炸开了锅:传统媒体沿用了公司主题公园的标语:“天外来客,彩虹盛景!”,并在各种文章中介绍这个彩虹盛景的形成过程,半径,高度等详细信息;新媒体和自媒体特立独行,以记者亲身经历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彩虹盛景的游记式体验,多半都采用了这类似的标题:“红爆网络的彩虹盛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来一探究竟吧~”;网络新闻还是那样无趣,无论多么绚烂的景色都能被它们说成是张家长李家短:“惊了,xxx区出现巨大彩虹!”;与此同时,各个不同阶层的人们鱼贯涌入大厦,争相体验处于彩虹盛景内的绝美经历。由于太过火爆,进入大厦的门票已经售到了一年半以后。当然也有很多想观看盛景但无法进入大厦的人,他们有的不想挤进人群中间,有的没有这份精力,有的没有这份金钱,但他们也可以站在远处,趁这盛景还未消逝之时抓紧时间一饱眼福。

“彩虹”两个字也因此而成了今年的流行词。市面上不仅出现了“彩虹泡泡糖”,“彩虹喷水枪”等儿童玩具,还出现了以彩虹为主题的流行潮牌,这吸引了模特们争先恐后的代言,因为任何一种元素的突然流行都是从未达到过“彩虹”这样的高度的。网络上各个平台的时髦年轻人们也都绞尽脑汁弄到了彩虹盛景的门票,于是他们从各地赶来,在目睹过这奇景后不忘拍下几百几千张照片传到网上,于是人们就算足不出户也能在家欣赏各个不同角度的彩虹奇景了,这得感谢网络,它把所有地方的所有人都联系在了一起。

这天,女人坐在公司大厦顶端的透明泳池边,想舒缓一下近日来连续操劳的心。她啜下一口葡萄酒,透过那巨大的彩虹泡俯视着这被她在一夜间就改变了的世界,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事到如今在她心里已经没有任何的不安了,就算这能泛出虹光的小球和圆柱有一天被另外的人发现了,泛滥了,失去价值了,她也可以凭着自己现在的功绩而自夸。因为说实话,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捡到一个好看的小球后就立即产生像她一样的商业思想的,更何况她在实验室里突然灵光一现所想到的那个组合呢!女人心里怀着对上天的感激和对自己的骄傲,将杯里的葡萄酒一饮而尽。

彩虹盛景实在是太出名,以至于住在偏远山区的农民甲和农民乙心里也蠢蠢欲动,总是想着要去城里一探究竟。

他们拿出了自己的家底,算了算,如果带上自己的一家老小,


状态提示:奇丑无比--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