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长梦阑珊>第三十一章 三矢之誓
当王道长清理开洞窟的积沙的那一刻,他明白了,自己在无意间发现了举世无双的文明殿堂,一卷卷的经文,一方方的壁画,无不是绝代芳娇,从此,一位道士,许下了不朽的诺言,和这座佛家寺宇,凝念着那抹初见时不忘的微笑。

为保护敦煌画卷,道长不畏艰险,单枪匹马,风餐露宿,在八百里荒无人烟的古道上,身临狼吃匪抢之危,屡屡寻求官府相助,叠年努力,只为保护这方圣土古经。然昏官污吏,鼠目寸光,将无价之经书墨宝,付之一笑,以致王圆禄王道长不惜一死,以身犯险,上奏慈禧,请求护助,可奏疏有如石沉大海,万无回音。

在长久的等待里,忆下了,刻骨铭心的绝望与无助。对于敦煌,满清的帮助未有纤毫,可海外的过客,却来到了这片风沙漫天的荒原,留下了他们最深的足迹。

这些在敦煌停留下的过客,举起手中满清官府开予的许可文据,伴着身后满清官兵挥舞的刀枪弓矛,胁迫道长,贱卖经卷壁画。

夫本国之官府不助其子民而助外夷,本国之军兵不护其国人而护洋敌,此等恶毒境况,君亦何言!

孤立无援,钱粮难继,只守那一世承诺,道士苦口婆心,四处募捐。为了能够将保护与发现延续下去,只得忍痛售卖洞窟中一小部分卷文。而当面临满清政府可耻的无能与抛弃时,弃小保大,壮士断腕,实属山穷水尽,迫不得已。如若道士以此钱财中饱私囊,独享侈靡,骄奢淫逸,花天酒地,则此道士当为华夏千古之罪人,万世骂名,永镌汗青。

然道长以全部心智,修缮寺宇,只为恢复那心目中大殿的辉煌;全部募捐用于修缮殿堂,自己从未花费其中一分一银。公义无私,此大丈夫,绝非私欲小人!

当大英博物馆,丹麦皇家图书馆,将这些文明精粹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寰宇皆惊,此时,满清政府方才意识到原先的愚蠢,开始进行了所谓的保护敦煌经书的行动。

可这所谓的保护,不如说是一场肮脏的抢劫与毁灭,那些低贱的爬虫,披着鞑虏官员的外皮,伸长那散发着恶臭的爪子,千方百计的将经卷据为己有,没有人真心想要保护敦煌经窟,这是自敦煌经卷发现以来的最大劫难。

而更让王道长痛心万分的是,1910年,满清官府下令把敦煌剩下的经卷全部运至北京,经卷所到一处,各狗官贱种无不以权谋私,大肆盗窃经书文卷,以致经卷十不存一,甚至是百不存一!大敦煌的宝藏在满清的愚昧无知下散佚毁失殆尽,中国人,对自己的文物保护还不如外国的文物劫掠者保护的好!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中,记录下了这样一番令人无颜以对的话语,道长的无奈,悲愤,跃然纸上;

“说道官府搬运他所钟爱的中文卷子致受损伤,他表示后悔当时没有勇气和胆识听从蒋师爷的话,收了我那一笔大款子,将整个藏书全让给我。受了这次官府的骚扰之后他怕极了,于是,将他所视为特别有价值的中文写本另外藏在一所安全的地方。“

这是一个时代对世人的无情嘲讽,这是一个文化对社会的辛辣批刺,这是当时整个社会的责任,干人家王道士什么事!妈的,人家要是早知道如此,我他娘的辛辛苦苦卖命保护反倒成了替罪羊,那我还他奶奶的保护个屁!我扭脸就走挨都不挨他敦煌,那些佛家经卷他自己没人管腐烂沙化干我道家王圆禄什么事!这样我从哪还会背这些腌里巴脏的王八蛋黑锅!

那些子个王八犊子瞎着逼眼把咒骂与责任全部推到一位无助的道士身上,甚至将道士曾经为之付出的努力,乃至个人安危于不顾的至死保护一概抹杀,欺软怕硬,忘恩负义,推卸责任,卑贱讨好,这些孙子脸你他妈都是跟谁学的!你的骨头呢!你的蛋子呢!都他娘的死哪去了!

做人,不能像那些王八犊子一样!拿他祖宗十八代的良心去换他妈的名利!因为这样干,是要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的!

王道士苦口募捐,把经卷卖给斯坦因等人,所得的钱财被全部用于保护洞窟,并且所有卖给洋人的经卷都得到了妥善保存,流传于世。而最大的讽刺,莫过于你回头看看,那些留在国内的经卷文物,还有几个留下来的!绝大部分都被本国的杂碎全糟蹋了!

在那段阴晦的岁月里,极少数历尽苦辛,残存民间的经文书卷,有如满天流转的那一丝芳华,在绵绵清秋中流阑着圣洁的光辉。可令人心痛的是,她们还是没能熬过中国人自己对自己的毁灭,在浩劫之年中,这些早已为数不多的私人珍藏经卷,随着不计其数的华夏传世国宝,一起被投进了熊熊烈焰中,在大群无知青年那好似狂魔般的尖笑中,尘归天地

1931年,王圆禄道长永远阖上了疲惫的双眸,在道长逝世后,弟子们依照道长遗愿,将王道长的骨灰安置在一方塔,满足了道长死后还能守护敦煌的一草一木,一经一卷的最后愿望。

2005年10月,四川德阳剧团《敦煌王道士》首映,那一声声仿佛跨越了时空的唱辞,回忆着一幕幕悲欢离合;那一张张油墨重彩的生旦净末,重现着一缕缕故国哀思。在凄婉的乐章中,这位伟大的敦煌守护神,在晨风的飘渺里,微然那清澈的眼眸,回顾笑颜。


状态提示:第三十一章 三矢之誓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