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公司之后,张俊生立刻被下属们包围。
一个个用敬佩带着爱慕的眼神盯着他,搞的张俊生很不习惯…
“恭喜张总!”
“…恭喜?恭喜什么?”
难道又有绯闻爆发了?
柳思思应该不是那种人吧…
“您还不知道?美国那边传来消息,阅后即焚成功róng zī15亿美元,明年三月正式市,市值预估200亿美元!”
“…你们说这个啊,我当然知道!”
……
自制剧线后,阅后即焚彻底爆发了!
《行尸走肉》并不是原创的影视剧,隶属于ImAGe 漫画公司,北美销量一直不差,原作者是罗伯特·柯克曼。
其实,早在04年,罗伯特·柯克曼有了将《行尸走肉》搬小荧屏的想法,只是当时,他接到了漫威的橄榄枝,创作了《美国队长》卷四“复仇者解散”篇章…
之后两年时间都在创作《终极X战警》、《惊结队》卷三…
如果没有张俊生横插一手,直接出价5000万美元,一次性买断了三季《行尸走肉》,并且签署了后续优先买断权…估计罗伯特·柯克曼会琢磨着跟电视台合作。
事实,Amc电视台已经决开发《行尸走肉》项目,只是他们只愿意支付800万的前期资金。
6000万和800万,谁都知道应该怎么选!
八月资金到账,十一月,第一季拍摄完成,《行尸走肉》正式线阅后即焚独播剧频道…
阅后即焚当然有vIP收费,针对的是独播剧,但是注册会员也能收看,只不过需要等一个礼拜——跟美剧的播放模式一样,还得忍受广告…
奈飞的界面没有广告,这是他们的优势,也是最大的毛病——不接受广告赞助,也意味着只能通过会员收费综合收支…
事实,在推出独播剧之前,已经有100多万的用户选择了vIP套餐服务——没有广告!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张俊生为什么要做这种设定,花了十几亿美金买版权,然后呢?广告赞助只有不到2亿美元…
即便有vIP会员,也没多少钱——一百万的基数实在有点不够看。
《行尸走肉》10月27号线,一个星期时间,阅后即焚的vIP数量增加到了200万…
再然后,《美国恐怖故事》线,vIP数量三天时间增加到了300万…
之后还有《斯巴达克斯》、《破产姐妹》,当然还有《权力的游戏》…
与此同时,阅后即焚公开显示,广告赞助增加到了4亿美元…
不仅如此,阅后即焚内容官宣布从明年开始,每个月推出四到五部新剧,跟一堆大牌导演、制片人签下了合作协议,包括科恩兄弟、迈克尔·贝、史蒂芬·斯皮尔博格、保罗·艾伯特、史蒂夫·高林…
彻底震惊了整个美国娱乐圈!
华尔街一帮预测机构都懵逼了…
这…
这不仅仅是破局,简直是要把一帮电视台赶尽杀绝啊!
事实,原本阅后即焚决定开发自制剧,在华尔街看来,是在向HBo这样的有线台靠拢…
影视公司、电视台都是夕阳产业,所以,他们不再看好阅后即焚的前景。
即便自制剧很红,能够带来大量会员,如果华尔街认定阅后即焚是影视制作公司,那在他们眼阅后即焚依然没有前景,估值起不来。
阅后即焚宣传的时候运用了大数据的概念,事实,大数据完全是炒作出来的,内容产业不太可能跟数据挂钩,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都不可能,怎么可能通过数据计算出几千万乃至亿观众的口味?
张俊生之所以敢砸钱,是仗着有重生的BUG…
奈飞这么吹嘘大数据,不也出品了一堆烂剧嘛,《马可波罗》《十三个原因》《永不满足》…
当然人家说了‘没有烂片,只有小众片…’
《行尸走肉》播出后,阅后即焚的发言人各种提及‘大数据’:告诉大家这是一部拍什么、谁来拍、谁来演、怎么播,由数千万观众的客观喜好统计决定的电视剧。
呃,大数据的概念炒热之后。
阅后即焚还雇佣了一批枪手发表章炮轰周播模式,制作时间太短难以保障品质;演员一直得待命,很难吸引到大牌演员参与;而阅后即焚一次性拍完,一次性播放,更符合互联时代观众的需求,将会赢得更多观众的支持。
一次性播放剧集这种模式算不新鲜,但是加大数据,很玄妙了…
最主要的,很忽悠人啊!
“通过阅后即焚的背后大数据计算,我们发现对‘丧尸’题材感兴趣的观众有2400万,喜欢重口味有4000万,正是基于此,我们才决定一次性买断《行尸走肉》…”
“以往美剧习惯于给观众定时喂食的做法,看完一集后需要耐心等待一星期,一季结束后需要等待来年再有新的一季。但互联改变了用户的习惯,如今人们想什么时候看什么时候看。这是全新一代的观众,是点播的一代,而阅后即焚正是这代人的引领者。”
“有了大数据,影视剧的创作者能做到观众更了解观众,传统的电视剧制作业对收视率捉摸不定后知后觉,而视频站作为电视剧制作新军,却靠着数据分析,预知了收视率。”
吹牛逼,谁不会?
总之,砸了2000万美元,媒体一致鼓吹阅后即焚在电视行业带来了场革命…
老美,一旦有人鼓吹‘这是革命’之类的,很快会有一堆的簇拥者…
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