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都市现代>>第二十二章 1920年美国波士顿
学了这出剧。那课上到最后,也是要排演一出剧目在桑德斯剧院上演的。我的课虽上得很顺利,可要说登台,我却是无论如何也没有那个胆量。

而这次却是不同,这是伯金斯盲校推出的节目,由盲童、教师和学校的友人共同出演,自然意义不凡。我本只是想试演一个不用说话的小精灵,可白牧师与伊莎白都劝我放大胆子,至少也试一个大臣。谁知一试,却是越发不可收拾,竟然被剧团的导演径直安排了那不勒斯王子斐迪南的角色。不知是巧合还是特意的安排,伊莎白的试演得着了米兰公爵女儿米兰达的角色,而白牧师,仍是她的父亲,被废黜的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

这出剧我实是早已烂熟于心,而此时的排演更多的则是与伊莎白的默契。起初,我总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心猿意马,更多地是看着伊莎白动情也动人的表演,而自己无法入戏。

直到一天,白牧师提醒我,既然眼中伊莎白的影子在分我的神,或许闭上眼睛反而就好了。我按照他的提醒去试,果真心静了很多,脑子里虽然一边想着台词,一边想着自己的举手投足,一边想着对面的伊莎白,却正是让我们彼此都在黑暗之中找到了那心无旁骛的默契。此后伊莎白把她的卧室改成了舞台的样子,码放上道具,帮着我们熟练于心。

我记得腊月二十九那一日是个礼拜天,白牧师下午出门了,只留下我和伊莎白在家里对第四幕和第五幕的台词。这第五幕的结尾,米兰达和斐迪南有一段对弈棋局的戏,我们尚未试过,在棋盘边一边对话,还要一招一式做得惟妙惟肖,却是个难点。

正要开始试排,却听见敲门声传来,下楼一看原来是大维兄登门来拜早年。他因为学业出众,得到了谢尔顿游学奖,不久便会启程赴德国继续深造,所以这次来既是拜年也是辞行。

“德国虽然战败了,可做学问还是一流的,”他兴奋地对我们说道,“而且现在因为马克贬值,在剑桥不到一个星期的房租在那边能撑一个月不止。

不少原本去英法的中国留学生,现在都转去了德国。表兄也决定去了。”

听说陈先生也即将离开,我心里不禁又是一阵惋惜。我这人原本便不善交际,好不容易交的两个朋友就要去德国,而培真虽是来了美国,却也是隔阂日深。我心里想着这些,只管自己沉默着,倒是伊莎白帮我接上了话,“大维,你去德国还是接着学哲学吗?”

大维兄坚定地点点头,然后向着我们说道:“哲学,还有数理逻辑。再者呢,我看现在物理学的大家也都在德国,可以再顺便听听物理学方面的课程。”

伊莎白听了,笑着说道:“大维你真是有毅力。乔治和我说,现在中国来的学者能耐心研究的很少。大家怕这样的学科回到中国后难找到好的工作。”

“大维兄是大家公认的读书种子,”我钦佩地说道,“不会成天想着找工作这样的俗事的。”

“我倒是觉着,无论学什么,只要是真的学下去,总能找着报国之门。”大维兄满心兴奋地说道:“你看我表兄,他是中国的历史,各国的文字无不精通,可他还在学。你要说这都是无用的,和富国强兵全不搭界,也不是没道理。可是,上次牧师给我们的问题也是有道理,要是富国强兵之后,没了文化和精神,那又有什么前途?”

“乔治,”伊莎白侧过头,脸上露着温婉的神情,“你们中国人爱国,不管是到哪儿,你们心里永远存着故国。”

“到哪儿也改不了,永远是中国人,对不对?”大维兄反问道。

伊莎白脸上掠过一丝歉意,忙着解释道,“我没有别的意思。我知道我们国家有很多人对中国人并不友善,不让中国人成为美国的公民。他们说中国人和欧洲人不一样。欧洲人,不管你是从意大利、德国、波兰还是俄罗斯来的,到了美国,都会成为美国人。可是他们说中国人,无论过了多久,还会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

“这也没错。”大维兄坚定地回答道。“我们中国祖宗留下的教化那就好似溶在血里一样,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也变不了的。”

此时,伊莎白侧过头,脸上带着询问和一丝隐隐忧郁的神情,那双晶莹的眼睛让我一下子有些紧张。

我低下头,想岔开话题:“大维兄,这一分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

“慰慈,看你说的,听着好似生离死别的。我去德国,估计也就三四年,到那时候,大家都回到中国,不就又见着了?”

我双眼虽看着大维兄,可脸上却感觉着另一双眼睛。那是伊莎白的双眼,虽然失明,却是洞悉一切。我敷衍着点点头,嘴里含糊不清点答着话,心里却是想起培真之前的那句警示:有些决心早晚得下,即使拖着,即使停步不前,其实也是一种抉择,因为原本同路的人已然前行。

大维兄这会儿倒也没再紧追不放,只是又接着与我们聊了一阵子数理逻辑和康德哲学便回去了。我将大维兄送走,回来却发现伊莎白已独自上楼。

她的房间本就长年帘幕垂地,而此时天光已开始暗下,屋里更显着晦暗。原本我们是要在黑暗中对戏,倒也是合适。可此时,却能觉出我和伊莎白的心境似乎也跟着那光线黯淡了下去。

“接着练吗?”伊莎白最终问了出来,声音仍是轻柔,可内里却是透着丝丝的不安。

我只轻轻


状态提示:第二十二章 1920年美国波士顿--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