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穿越重生>北洋枭雄>第四百五十三章 吏治和公务员考试

随着时间的过去,奉军依旧在大西南地区打着仗,然而在国内的其他地区已经陷入了平静,然后在奉军的枪口支持下,开始进行各种政治上以及经济上的改革,最为明显的就是税务体制的改革了。--

而除了税务体制的改革外,1909年秋,随着大局逐渐明朗,赵东云也能够腾出手来整顿吏治了。

目前的苏系,甚至可以说整个北洋体系,它并不是说重头建立的,而是继承了大量前清的军事、政治资源。

比如说现在苏系的官员群体,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前清的官员,很多前清的地方官员,比如知县、知府们都是得到了留任,北洋取代了北洋后,官员的变动主要集中在高层上,然而在中下层官员,也就是大量的地方官员基本上都是留用的前清官员。

而前清的吏治有多坏就不说了,苏系全盘接手过来后,赵东云早两年为了维持统治区的稳定,一般而言都是不会对地方政fu进行太大的变动。

然而随着奉军已经◆哈,掌控了全国的局势,彻底统一已经是指日可待,赵东云也是开始着手整顿吏治了。

整顿吏治,也许人们会以为就是抓几个贪官之类的,然而这样只治标不治本,根本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官员贪腐、无能的局面。

所以赵东云为此是准备了一整套的方案,而这一套方案里第一项就是开启‘公务员考试’。

自从前清把科举停掉以后,无数的读书人都是失去了奔头,从而导致大量的年轻士子转向革命,可以说停掉科举乃是前清灭亡的一大重要原因。

为了重新拉拢士子们支持自己,赵东云早就想要搞公务员考试了。

公务员考试,其实也可以说是另外一种方式的科举,只是考试的内容变了而已。

随着居仁堂正式公布将在八月份进行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公务员考试后,其造成的轰动不下于年初段祺瑞北上京师任职。

一大群人批判赵东云搞出来的这个公务员考试乃是重复科举的老路,这是一种倒退,然而更多的人则是举手称赞,尤其是那些想要进入仕途而无‘门’路的学子们。

自从前清停掉科举后,没有了正式进入官场的途径,只能是依靠举荐,而举荐这东西是不太靠谱的,和个人的机遇有极大的关系,而且也非常容易造成任人唯亲,一个人发达了,他的同乡、亲戚就全都跑过来投靠然后试图谋取一官半职了。

这两年的苏系也是这样,尤其是中高层的职位基本都是靠举荐,招揽,没有一条正式的途径然士子们进入官场。

现在公务员考试公布后,尽管公布的公务员考试章程里说不考文章经义,只考格物、经济等科目,但是这些考试内容对于清末民初时代的学子们而言已经不陌生。

实际上早在前清时代科举正式停止之前,就已经不再考文章经义,而是转考格物经济外‘交’等学科,也就是所谓的经济特科。

虽然靠的内容学子们已经不陌生,但是公务员考试里宣布招收的人数却是超乎了人们的想象之外,因为首批公务员考试将会在所有省份同时开考,而首批录取的人数初定为两千人。

这可是两千人啊,不是两百也不是二十,在历朝历代的科举考试里头,少则录取进士数十人,多也不过三四百而已,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一次‘性’录取两千人的例子。

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这种公务员考试出来的人员,并不会和前清时代一样,一上来就给个七品县官,而是作为最基层的科员,也就是前清等封建时代的吏员。

但是在苏系的体制中,是没有官员、吏员之分的,也没有设立官员品级、公务员级别之类,一般而言是以职务进行区分,最基础的乃是地方政fu的各部‘门’任职的科员,再上来就是各科的科长、各处的处长、各司的司长,但是也没有向后世那样有什么科级干部、处级干部之类的区分。

简单来说,当代苏系的公务员体制里头,只有职务之分,没有级别之分,而且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政fu雇员这种概念。

也就是说,公务员并不是什么铁饭碗,而是可以应聘也可以被解雇,狭义来说,最基础的一个科员和内阁总理都是政fu雇员,两者不存在级别上的差距。

同时普通的科员可以一步一步晋升,最后成为知县、知府、省长甚至内阁总长。

尽管赵东云搞出来的这个公务员考试有很多地方都是普通人所无法理解的,但是依旧阻挡不了国内学子的热情,甚至很多在日本留学的学子们得知国内即将举行第一期的公务员考试后,立马就是放弃了在日`本的学业,然后赶回国参加考试。

1909年九月十八号,备受瞩目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同时京师、沈阳、上海、广州、武汉举行,上述五个考场同时接受全国各地的考生报考。

考生报考,需要具备国内外高等中学以上学历或前清举人以上的功名,最后五大考场一共接受了工约三万人的报名,规模可谓是极大。

正式考试后,笔试的时间非常短暂,笔试只进行了一天而已,这让很多准备在考场奋斗三四天的考生们欣喜异常,以前要参加科举可不容易,得在一个小小的考试房间里待上三四天甚至五六天,吃喝拉睡做题都得在里头,一圈考下来整个人都不成样子了。

不过公务员考试之所以和以往的科举不同,那是因为后续还有着面试环节,各大考点在改卷后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三章 吏治和公务员考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