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文人那点事>老父亲——曹操

曹操在历史上被写的很多,各种演义也是不胜枚举。曹操是干什么的我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是知道的。老曹这一代,搞的最成功的也就是他的。刘备被他打到四川那一带至死都没走出来。孙权就不用说了,依我看,后世说孙权多半有吹捧的色彩,三国英雄,还是数孟德第一。

我在前一篇说到一个问题,就是曹魏政权的组织结构是存在重大隐患的,为何这么说呢。我给你们讲讲我的看法。

说之前我想问个问题,老曹一辈子杀了这么多人,诸位觉得哪些人是不该杀的?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华佗,毕竟这个生命健康比较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这么说有道理,姑且算他一个,还有吗?

有人说蔡冒,这蔡冒原本是刘表下属的荆州水军都督,曹操破荆州后,蔡冒就投降于曹操。赤壁之战之前,曹操就任命蔡冒为水军大都督,在洞庭操练水军。周瑜利用反间计让曹操生疑错杀了蔡冒。

赤壁之战的失败仅仅是因为没了蔡冒吗?我看不是。曹操的水军,原本就是由步军而来,没个三五年,想跟周瑜的水师打,做梦呢?哪怕蔡冒不死,曹操的这些半吊子水军,再加上是久战的疲兵,这要是能赢,除非丢*。

所以蔡冒杀不杀的无所谓。抬走抬走,下一个。

在我看来,曹操最不该杀的两个人,一个是杨修一个就是孔融。杀了这两个人,成为曹魏被司马氏篡夺的最大伏笔。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得给你们讲一段更靠前的历史。

众所周知,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他的开国元勋里头,绝大部分都是地主豪强,这些人觉得刘秀是个人才,就拖家带口的跟着他干革命。东汉开国以后,这些功臣都被分封,中国的士族就此开始。到了东汉末年,士族对政治的渗透已经是无孔不入,举个例子,当时有个大儒叫马融(是这个马融,不是你们想的那个马蓉!),他是东汉开国名将马援的从孙,“马革裹尸”就是马援说的。这马融算得上是当时的顶级贵族,后来五虎上将里头的马超也跟他是一家子。马融是当时有名的经学家,他注解的经文,甚至可以作为法律条文来参考!

杨修是个什么出身呢,说出来能吓你一跳。不知道大伙听说过“华阴杨氏”又叫“弘农杨氏”。杨修的祖父杨赐是大汉的太尉,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他父亲杨彪也承其父位仍是太尉,到了东汉政权崩坏,杨修管个什么营生呢?

风评!这个风评,大约就是人物评鉴的意思,这人物评鉴可不是现在跟我这样谈古人,他们可是评论当时的人,某人的出身,文采,样貌都有个程式化的标准,杨修就管这个。这风评决定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仕途,历史上最著名的风评我一说你们肯定知道。

“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这话是当时一个大儒桥玄说的,评的就是曹操。杨修在当时相当于是风评机构主任,下头带着一批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评一评这些实时人物,咱们现在说这人风评如何如何,就是从这来的。所以当时杨修在门阀士族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

孔融,这个我觉得都不用跟你们多介绍了,孔子二十世孙,这出身自然不用多说。孔融的府邸自然也聚集了众多门客,世家大族也都鼓励自己的子弟去和孔融交游。在当时成为孔融的座上宾,拿出去能吹一年!所以罗贯中在书中写到: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这两位,作为北方士族的代表,有时候甚至对政治局势起到颠覆性的作用。为啥袁绍那老小子先打公孙瓒不打孔融,还不是怕落人口实。但是老曹这人,头是真的铁,建安一十三年捏造了一系列理由处死了孔融。

杨修咋死的,我就不啰嗦了,上过中学的都知道,有篇课文就是《杨修之死》嘛。

这杨修搁到现在,跟个网络喷子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这个喷子挺有学问,骂人不带脏字。咱老曹一辈子都是奉行“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准则,这小杨不仅负我,还敢喷我,我受不了这委屈。

杨修最大的问题还是涉入了世子争夺之中,杨修本来的打算就是扶植曹植上位,曹植当政,他们这些贵族的日子肯定过得舒坦。他以为自己出身望族,而且背后还有这么多士族,不管在曹植曹丕这事里头,咋个搅和,曹操奈何他不得。

乖乖,他老曹连自己的叔父吕伯奢都一刀咔嚓了,小杨你算个屁。你说出身?他孔文举祖宗还是孔子呢,到我这都照样扑街,你家里就当了几届国防部长,你嘚瑟个球啊,杀了杀了。

老曹是痛快了啊,给他儿子留下一堆烂摊子。曹丕为啥什么事都咨询司马懿,还不是因为身边没人。你们可别给我说王司徒,那就是个二百五,要不然怎么能让诸葛亮在两军阵前骂的吐血?!

所以我认为曹魏政权如此短命,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爹伤了士族的心,伤害完了还不道歉,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然后司马氏借此机会趁虚而入。而且,曹丕在位只有七年,根本来不及解决这样的矛盾,到了他儿子曹叡,一心想着完成大业,诸葛亮又时不时的北伐,让司马氏借此在军队中培植起了自己的实力。到了曹芳这一代,几个辅政的人不争气,司马氏又有士族力挺,曹魏顷刻之间就成了司马氏的天下。

所以到了司马氏当政,就大肆分封士族,


状态提示:老父亲——曹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