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都市现代>崇祯故事>第29章 晋商
白装糊涂了。斩首八百余级,这是何等巨大的捷报?!以前明军与后金交战的几次所谓大捷,斩获的首级都是个位数的。袁崇焕吹上天的宁锦大捷,斩首多少?仅仅只有一级!这顺义县上报斩首虏兵八百余级,若那些官员们真的相信,那肯定会作为重大军情头条上报的。显然是他们自己也不相信,不敢就这么报上来。但是却偏偏又不说破,以免自己惹上麻烦,于是就夹杂在普通公文里呈报御前,以至于这份“捷报”在宫里搁置了几天,现在才被崇祯看到。

王承恩低头大气不敢出,隐隐约约越想越觉得哪里不对劲。

“陛下,依奴婢看,此事必有蹊跷……”王承恩酙酌着小声说道。

“蹊跷?这分明是欺朕冲龄幼主……”崇祯跺着脚愈加愤恨不已。

“陛下,这顺义城距北京不过四十里,是虚是实,一探便知。再说那赵县令一个多月前投降鞑虏,城中所驻虏兵甚多。虏兵各处掳掠的人口、物资,还有从张家口抢的漕粮漕银也大多运往顺义屯积……”

王承恩偷偷地看了崇祯一眼,酙酌着字句慢慢地说道:“如今却又送来这样一份捷报,陛下难道不觉得事情有异吗?”

这王承恩是河北邢台人,年幼进宫做了太监,本来是大太监曹化淳名下的一名小太监。在崇祯即位前做信王时,他就被派去信王府当差,一直到崇祯当上皇帝。他是看着崇祯从小长大的,一路走来,他和崇祯之间产生了很深的亲情。在崇祯当上皇帝后,王承恩忠心耿耿,一直待在崇祯身边辅佐他,为他排忧解难。凭着对崇祯多年的了解,崇祯有什么心事和脾气,他都揣摩得很透彻,而且崇祯也很信任他,他也誓死保护崇祯。两个人可以说是互相依赖。

历史上甲申年国变时,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身边唯一陪伴殉死的人就是王承恩。

崇祯听到王承恩这番话,略一思索,也觉得这事不太对劲。雷法什么的暂且不管,这赵县令敢这么报,必定事出有因。

想到此,崇祯的气头也消了一些,拾起那份文书,继续看了起来。

只见下面写道:“首级俱已收捡,伏维皇上速遣大员前来查验,以彰朝廷灭虏之威……”

看来这县令真的是疯了,已经在拿自己全家乃至九族的脑袋开玩笑了。崇祯这么想着,但内心深处,隐隐约约又产生了一种希望——希望这是真的,虽然理智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

“叫孙承宗来。”崇祯威严地说。

孙承宗此时正负责北京城的防卫,夜里正在内阁当值,按到旨意,立即赶来乾清宫。

接过崇祯递过来的文书,孙承宗不禁满脸涨得通红,几缕花白胡子气得一翘一翘的。

这份“捷报”他早已看过,按他的意思,这文书根本就不应该报到崇祯这里,至于那个赵县令,以后再慢慢找他算帐去。当然,阻断圣听这个罪名他是担不起的,孙承宗也不能明着指示下面的官员们扣下这份“捷报”,只能暗示着表达自己的意见。谁知这些官员一个比一个滑头,谁也不肯挑这个担子,最终还是把这份文书夹杂在普通公文中上报了事。

“陛下,岂不闻前朝郭京之故事乎?”孙承宗气头上来,语气也重了。

崇祯自幼熟读史书,这宋代郭京的故事他是知道的。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国举全国之力南下攻宋。这郭京原本是汴京城里的一个小兵,擅长变戏法,号称自己会“六甲神兵”,所谓“其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排成大阵,号称战无不胜,可生擒金将退敌。按说这种鬼话正常人都不会信,可偏偏刚上任的枢密院同知孙傅就信了,认为找到了拯救大宋的法门,将郭京推荐给了宋钦宗。宋钦宗本来将信将疑,可是他那迷信道术,自封“道君皇帝”的父亲宋徽宗对此深信不疑。

于是,宋钦宗任命郭京为防御总指挥,并赏赐金帛数万。郭京按照生辰八字选了一批市井无赖之徒入伍。于是,靖康元年冬月的一天,汴京城外的金兵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怪事:城门大开,几千三分像道士、七分像难民的士兵向他们冲了过来。金兵在经过了最初的惊诧之后,对这些“神兵”展开了无情地屠杀。随之汴京城陷,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连同宗室、后妃以及大臣们被金兵大肆奸淫杀掳,是谓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而这郭京呢,金兵破城而入时,坐在城楼督战的郭京借口要出去亲自上阵,找了个机会溜了。后来继续招摇撞骗到襄阳,被襄阳守将张思正一刀砍了。

孙承宗话一出口,崇祯不禁脸色大变。

此前他听信刘之伦、金声的举荐,任命自称曾得嵩山道士秘传古战车兵书,身怀秘术的游民申甫为京营副总兵,拨给内帑二十七万两银子让申甫招兵买马,制作战车。结果申甫带着几千募来的乌合之众出城作战,一触即溃,白送给了后金军几千人头,这不就是当年郭京之事的翻版吗?

当年崇祯读史时,读至郭京此节,也曾嘲笑北宋钦、徽二宗昏瞆不明,竟被妖人低劣的骗术所惑,以至赔上了整个国家和自己及家眷的性命。可是事情落到自己头上,自己又能高明到哪里去?孙承宗一向老成持重,可现在这是把话挑明说了,让崇祯千万不要相信这个所谓的“捷报”,以至于误己误国。

王承恩看到崇祯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情知不妙,敢紧出来打圆场。

“孙阁


状态提示:第29章 晋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