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玄幻奇幻>三国之翟氏登极>第二章 话上谷大汉幽州

幽州,大汉帝国国土十三州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一部分河北加上整个北京、辽东,半个天津等等那么大)其东面是大海,南面是冀州,西面是并州,北面连接着高句丽王国、扶余王国、百济王国等等各民族政权势力,草原上更是游弋生存着乌桓、鲜卑、匈奴三韩、靺鞨等多达数百万的各种强大游牧部落。

一直以来,因为摩擦不断而引来的斗争从未停歇。战略位置十分突出,从战国七雄的燕国立国开始,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将幽州突骑的战斗力声名远播。另外,突骑还曾为大汉光武帝刘秀夺取天下立下过汗马功劳。起先,刘秀到达河北地区时兵微将寡,敌不过王朗等地方割据势力,于是就飞信联络外援,试图增强自身兵力,调集了渔阳、辽西、上谷等4000多突骑前来支援。

在巨鹿郡时,巅峰对决。刘秀与王朗部将倪宏、刘奉等统帅的数万人交战,战争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境地。情况危急时,是由麾下部将景丹统帅突骑猛冲,从而反败为胜,大败敌军。看到突骑的善战,让身经百战的刘秀也不得不感叹:“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见其战,乐可言邪?”

此后征战四方,部将吴汉又为陆续为刘秀调集了幽州大地十郡突骑。当时天下陷于混战,仅仅在河北地区,就有铜马、高湖、重连等众多武装势力,人数百万。但是在以突骑兵为主力的汉军横扫下,纷纷被击破。

又一次,刘秀在顺水北一战中,因乘胜轻进,陷入重围,幸亏身边突骑死战,又得突骑士王丰以身为饵,将自己的坐骑让给了刘秀,刘秀才得以逃出重围。幽州突骑也因为这些功绩,彻底名扬天下。

一百多年的承平安乐,让大汉朝廷的皇室子孙以及贵族们彻底忘了曾经的血泪史光辉战绩,长城上,破洞坍塌;关防下,尸横累累。每一年的冬天,酷寒的天气冻死牛羊无数,造成草原上的族群部落,凶恶、残忍的性格,时不时的就会来幽州大地上厮杀、掠夺一番,让这里的百姓苦不堪言。

即使防备的再严密,也免不了死伤和失去粮食。所以,整个幽州,论土地面积,那确实要比大汉其它各州多了近一半的版图,但要论人口基数的话,却仅仅只有可怜的两百三十万人左右,相当于其它各州人口密度的一半,属于真正的帝国边州,一眼望不到头的荒凉。

幽州最高统治地在涿郡蓟县,设立刺史部,三品刺史官身为最高领导。以涿郡为中心,幽州刺史部为最高行政府衙。从而监察、掌管着渔阳郡、代郡、辽东郡、辽西郡、乐浪郡、陈郡、燕郡、柳城郡等十郡大地,当然,上谷郡也位列其中。

上谷郡和柳城郡都在幽州的最西北角,属于秦始皇当年修建万里长城所紧连着的九大边郡之一,也是人口最少,受外界骚扰最为严重的重点区域。整个上谷郡军政中心都在上谷县的上谷城 ,此外,还四面八方监管着上峰县、上威县、谷香县、荒原县、千陵县、关峰县等十县之地,山峰间,关卡叠嶂;平原上,土地辽阔。人口?呃,按翟顺的说法就是:加上老弱病残报出个十八万人头的数字出来都够呛,出了县城,大点的村庄还好,小一点的农村,连个活人都很难看得到。

当然,事有两面,有坏的一面就也会有好的一面,苦难的生活、恶劣的环境,造就了生存在这里的百姓身体高大健硕,民风彪悍,且因为靠近各民族游牧部落,马匹来源便捷,上谷郡内外周边都建起了不少的贵族马场。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这里的百姓大多都会点儿马术。可别小瞧这一点马术,要知道现在这个年代,像双马镫、马蹄铁啊什么的助骑工具都还没有出现,骑马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都可谓难上加难,在中原其它州郡中,1000个强健的士兵中也许会有100个能骑上温顺的‘贵族马’漫步,但真正能骑上高头战马征战沙场的骑兵,绝对不超过10个。可见,马术的重要。

而在上谷郡,只要你提供战马,十个上谷青年,起码有一个能迅速上手,成为优秀的铁骑战士,因此,上谷郡也是大汉九大骑兵最主要来源地之一,善出猛士。

猛人多了难免就容易出现摩擦,相互间谁也不服谁,没办法,那就干,用拳头说话。顿时,拳头成为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然,干的结果也有两面。干的好了,双方看对眼,也许能成就一段英雄惜英雄的佳话;要是干的不好,这打着、打着就会打出真火,叫人的叫人、抄家伙的抄家伙,越干越麻烦。因此,特别不好管理。一年到头下来,上谷郡的大小犯案可谓是多如牛毛。

不仅仅是汉族的子民,还有几百年来因为战争而搬迁的、余存的、其它各民族的百姓也都有一些在上谷郡生活。时间,是星空下最好的疗伤药、忘情水。漫长的时间,各民族之间不断的贸易往来、这些族群为了融入大汉,更好的生活。也有学习汉语、汉家礼仪,使得他们甚至都忘记了自己原属于草原上哪支部落的遗珠,完全习惯了现今的生活。当然,可能是融合的还不够彻底,虽说语言上、生活上大家都保持了部分统一,但归根结底终究是两个拥有各自文化的民族,难免有一些习俗、生活的习惯还是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分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就比如吃肉,汉人喜欢吃熟食,烧熟了再吃。有一些民族虽然也学习汉人吃熟食,可他们喜欢用祖传下来的血淋


状态提示:第二章 话上谷大汉幽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