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姑奶奶>(上)

姑奶奶

一  序

我和姑奶奶没有见过面。

姑奶奶一直住在遥远的被叫做祖籍的地方,她的故事是我在她老人家过世好多年后才听说的。在没有成年的时候,孩子们是不会有机会听到姑奶奶的事情的,我虽成年,但得知了她的故事仍错愕了好久,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解开在胸口绞着的乱结。

听父辈们说,姑奶奶九十五岁寿终正寝,走前喝了一点儿粥,午睡中就过那世去了,完全没有遭罪。无牵无挂,面目安然,连小孩子看了姑奶奶的遗容也不觉得害怕。村里人都来帮忙办丧事,人人都不避讳,因为这是难得的喜丧,谁都想来送送这老寿星接点儿福寿仙气儿。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他们来看姑奶奶最含着更加复杂的心情,他们大多知道姑奶奶这一生多舛,也知道姑奶奶是怎么用她的一贯淡然坚韧渡过了那些无法回想的日子,大约是抱想着送送这位跨越了磨难,战胜了生活的老奶奶最后一程,自己好像也能更有力量了一样。

热热闹闹的送走了姑奶奶,村里人仿似还不愿意接受老人家已然归去,三五成群的仍聚在一处谈论着什么,慨叹的表情让年轻人摸不着头脑,他们只知道是送走了村里一位长辈,一位差不多全村人都叫她姑奶奶的老太太。

这些事情都是去参加了葬礼的叔叔伯伯们回来谈起的,个个也都是感慨万千,反复念叨着姑奶奶一辈子的不易。我虽然在家族里的辈分不小,但因我年纪是同辈儿里最小的,家族里的事情很少参与也不打听,所以具体他们在感叹些什么我也不知道。后来又过了几年,我都快忘记还曾经有过这么一位没见过面,辈分上应该叫她姑奶奶的老太太存在过的时候,一次家庭节日聚餐,大家偶然无意的谈起了这位充满神秘感的老奶奶,我才知道了关于她的故事。

我很遗憾没能在她生前去见一见她。

二  好女众家求

大约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这个时间是我根据姑奶奶过世的年纪推算的,那时姑奶奶十六岁,是十里八村数一数二的漂亮姑娘,她还有一双标准的三寸金莲。关于姑奶奶很漂亮这一点,看看父亲家族里的那些远近亲属就能猜得出一二了。那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是根本没有机会读书的,何况太爷爷家里很穷,一家人糊口都很艰难,就算有心也是无力供孩子读书的。因为家里也没有识几个字的人,所以孩子们的名字都起得马马虎虎,姑奶奶只有个小名儿,叫穗儿,她是在麦穗儿灌浆儿的时候出世的,太爷爷希望这个女娃带来好收成。果然,据说姑奶奶出生的那年秋天打了不少的粮食,太爷爷一家那个冬天过得很踏实,没有挨饿。

十六岁的穗儿出落得楚楚可人,家里家外的活计也是做得利索出色。太爷爷虽然家穷,但很疼这个女儿,不舍得穗儿干太多粗活儿,农活儿基本上也是哥哥弟弟们去做,穗儿不出门在家里做饭洗衣缝缝补补,就像那个时代任何一家的女儿一样。除了长相,为村里人称道的还有穗儿绣花的手艺,谁家有个喜事儿都愿意求穗儿给绣个花样儿,穗儿也乐得帮人家的忙儿。渐渐这位姑娘在村里村外名声就传开了,人漂亮,脚好,性格好,还会绣花儿,提亲的人也就慢慢的上门来了。

虽然太爷爷太奶奶知道早点儿把姑娘嫁出去可以省下一个人的口粮,可总还是舍不得的,自家再穷姑娘不出门子也是自在身,嫁入婆家再好也是人家的门庭,要守人家的规矩,有个委屈难心的事儿哪里还有爹娘的贴心呢。私心里不想穗儿嫁得太早,也就故意的仔细挑选起提亲的人家。

挑来挑去,穗儿快奔十七的生日了。村里开始有风闻说老韩家这是打算给闺女找个有钱的主儿,拿闺女换好日子呢。太爷爷憨厚不说什么,太奶奶有点儿坐不住了,觉得这话不但辱了家风,对以后穗儿嫁人也不利,自家的小子们也还都没有成亲,这么传扬下去,媳妇儿也难说了。这才着急起来,托媒人给穗儿寻摸好婆家。

一日,媒人来家里说媒,说的不是本村的人家,是一个外村的大户,姓杨的。太奶奶也似乎听说过这个杨家,有不少地,有不少屋,家里也有不少人。媒人热情的介绍杨家的情况,什么地有多少,屋有几间,宅院儿去年修过,没有老公公了,嫁过去的话本家儿只有婆婆和丈夫。。。“杨家旁支人丁挺旺的,死去的公公的兄弟们要么做生意要么也是有地,这些大伯叔叔都帮衬他们这对母子。。。嫁过去肯定不会受委屈,吃穿花销都能自己做主。。。他大娘你要是同意,人家聘礼也是肯花大钱的。。。”媒人的话听起来非常可信。

太奶奶中间问过几次媒人,那杨家要娶亲的儿子怎么样,媒人都含糊过去了。太奶奶心里不痛快,说,“我嫁闺女,总得知道女婿是个什么样的人,若是个好样儿的自然家里有钱有地更好,若是不中的,给我多少钱粮也不能换我闺女啊。”媒人看太奶奶把话说到这份儿上,只好说,“他杨家的儿子因为爹死的早,自小只有娘带着,不爱说话,有点儿憨。我去他家看过,二十岁了,见生人还脸红呢。。。就是这点儿小毛病,可是他这样的肯定能对咱闺女好啊,不能欺负咱家闺女,更不能有啥外心,你就放心吧呀他大娘。。。”

唠叨了大半天,送走了媒人,太奶奶晚上和太爷爷商量这事儿。太爷爷


状态提示:(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