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络游戏>唐朝那些事儿>第一百一十二章【崛起】
后复出后将他赐死。

元叉未被追究的时候特地安排元洪业等人在定州一带秘密联络北镇降卒起事,然后元叉可以领兵出征,希望这样借着剿匪逃过一劫,所以元洪业谋反的目的就是为了活命,现在看到杨津有承诺有铁券,几个人都动心了,他们开始密谋做掉鲜于修礼。

毛普贤也在准备投降元渊的事。两派人都在下边搞小动作,他们没有堤防的是有一个人也在密切地注视着他们的动静。

葛荣其实一直很纠结,再怎么说自己也曾经干过政府军的高级军官。现在受一个小兵的领导,要说特别心甘情愿那是撒谎,过去鲜于修礼处处尊重自己,还算有点心理上的安慰。而现在,这个小兵有什么事都找那个降将毛普贤去了。

葛荣秘密做了安排。三方人马在底下暗流涌动,身处漩涡中心的鲜于修礼却浑然不觉。

位子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如果屁股下的位子超过了你脑袋提供的智慧,结果就如曹操跟孙权说的。那个位子就是个火炉,坐上去能把人屁股烤焦。

接下来的某一天,元洪业等人突然发难,折腾得大魏政府焦头烂额的鲜于修礼和毛普贤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人世。然而,还没等元洪业等人兴奋劲过去,葛荣的人就将他们包围了。

事情简单了,天子被逆贼元洪业杀害,葛荣将一干叛臣诛灭,然后,顺理成章地做了老大。

这是细节。有的史书就直接记载为葛荣杀修礼,这跟号称“在晋董狐笔”记载赵盾弑君一样,道理上说得过去,却不是事实。葛荣八月份做了老大,九月便跟广阳王元渊打了一仗。

杀死元洪业后,葛荣考虑到自己刚刚取代老大的位子,底下人肯定不安心,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家对我肯定不放心,这个时候军队的战力肯定会下降。还是暂时避开政府军锋芒吧。

念及此,葛荣命令大军北度瀛洲。元渊见叛军北走,也清楚现在葛荣军队内部整合需要时间,那么现在正是痛击敌人的最好时机。于是率军尾随而来。

但葛荣虽然不想打却也做好了打仗的准备,他也很需要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

倒霉的不是元渊是元融,他带领的是政府军左军。元融到了博野白牛逻,葛荣的轻骑突然掩杀过来,官军就这样稀里糊涂败了,元融死于乱军之中。

元渊见左军不利。不敢轻易去碰葛荣的精锐,于是顿兵不前,等待时机。葛荣大胜后自称天子,建国号齐,改元广安。葛荣知道,老大的位子要坐稳还需要弟兄们的支持,利益捆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于是这位大齐天子毫不吝啬地为弟兄们加官进爵,鲜于修礼旧部的大头目们封王,小头目封将,在这次官爵普调中,任褒为尚书仆射,葛苌为乐陵王,宇文洛生做了渔阳王,怀朔镇人潘乐授京兆王、王基为济北王、可朱浑道元为梁王,代人田怙、宇文泰、独孤如愿也做了督将。

葛荣士气正旺,因此,元渊等待时机的战略思想是正确的。可是,纵然葛荣给他时间,朝廷却等不及了,在平叛战争接连失利后,大魏朝太需要一场真正的胜利了。

元渊的对立面又开始活动了,一时元渊要谋反的消息满天飞。侍中元晏秘密上书胡太后告了元渊的黑状,他认为元渊拥兵不前,必有异心,而元渊之所以有今天的名望,全赖于谨在旁边参谋。

是胡太后糊涂,居然听信了元晏的话,在尚书省贴出了悬赏告示,能获于谨的人重赏。

消息传到军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为了报答元渊的知遇之恩,于谨再次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他要自投罗网到洛阳亲自向朝廷表白。面对流言蜚语,元渊此时已经变成了自身难保的过江泥菩萨,事到如今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以于谨的口才或许可以闯出一条生路。

元渊答应了,于是于谨飞马驰奔洛阳,在尚书省揭了榜文,上殿见到了胡太后,于谨将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向太后做了汇报,太后这才轰然大悟,原来自己受了这帮子人的误导,既然如此,于谨自然无罪释放。元渊率军向定州方向转移,毕竟自己做过定州刺史,在那里还是有群众基础的。

然而,人走茶凉,定州现在说了算的人是杨津。定州刺史杨津听到元渊率军前来的消息后,立即命令紧闭城门,同时提高了防务等级。这个架势,明摆着是不信任元渊。

元渊长叹一声,大军停顿在定州南部的一座寺庙附近。元渊思前想后,觉得要翻盘只有靠自己的这支军队了。因此牢牢抓住军队的控制权才有可能向朝廷的宵小之徒算账,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就是这个昏招把他送上了一条不归路。没有于谨的元渊做事一团糟,他把手下的都督毛谥等六七人叫过来,歃血为盟。相约危难之际互相帮忙。

事与愿违,元渊的这个举动没有救到自己,相反,连毛谥都怀疑元渊这是要造反了,没事你结什么盟?毛谥可不愿意造反,于是秘密跑到定州向杨津告密,杨津让毛谥带人讨伐元渊。作为对大魏朝忠心不二的宗室亲王,元渊自然不想真的跟政府军翻脸,自己人打自己人说不过去,他要回洛阳辩白。

既然不能打就只有逃了。元渊带左右亲兵离开了定州,走到博陵地方,遇到葛荣的巡逻兵,竟然被捉到叛军营中。元渊在北镇人眼里那是亲王中的大英雄,有很高的威望,葛荣军中的大小头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二章【崛起】--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