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龙府,也就是河内。在李公蕴迁都于此之前,还叫做大罗城。
此地是南北要冲,无论是从南方到北方,还是从内地到沿海,均是必经之地。而且还是红河与墩河的汇流处,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座城池注定要繁荣起来。
李公蕴迁都于此,确实是一个很棒的决策。
升龙府的防御体系是得天独厚的,城外不远处的红河引流到城下,变成了护城河。而且作为交趾的首都,这里常年屯驻三十万以上的兵力,分布在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向。
有的隔着河,有的就在城外不远处。但是今年,交趾对外用兵十分频繁。先是抵抗宋朝的入侵,又要对付占城国的军队。如今高棉与真腊的战事尘埃落定,还要分兵出来应付真腊人。
眼看着一队又一队的士兵陆续被调走,说句老实话,升龙府里面的百姓,都很没安全感。
但是交趾的王公贵族依旧如常,百姓们虽然没安全感,但想着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都没慌,自己慌就太让人笑话了。
不过最近听说宋人出动十万大军,城内百姓不由再次慌张了起来。为了安抚诸多百姓,李德乾特意调了象兵进城,说是接受检阅,实际上是把交趾最强壮的一面展现给升龙府内的百姓看,好安定民心。
百姓们自然是好哄的,见到披着铠甲的战象威风凛凛的进了升龙府,一个个又都找回了安全感。
升龙府内的景象依旧如常,但是外面的世界,却并不太平。
被寄予厚望的李常杰到了南边与占城军队作战,竟然没有讨到什么好处。半个月下来,升龙府收到的战报,也就只是李常杰抵挡住了一波占城国的进攻云云……
东边的宋军进攻yù_wàng不是那么强烈,范日成曾经想过这会不会是宋军的障眼法,派了一支几千人的军队去探虚实,结果被宋军疯狗一般扑上来打了个落花流水。
范日成发来的战报里面便说,宋军是在等待机会。自己一旦放松警惕,他们就会像饿虎扑食一样扑上来把自己撕成碎片云云。
反正话说的很邪乎,升龙府里的军务大臣们一个个听得心惊胆颤的。把这件事报告给李德乾,为求稳妥,李德乾又从升龙府的卫军里抽了两万人去增援范日成。
如此一来,升龙府便只剩下三万的守军,国内的数十万大军全部分散在外,颇有些外强中干的感觉。
大臣们担心统兵在外的将领会
做出不忍言之事,但李德乾却很相信自己的将军。
李常杰一个宦官,谁来做安南国的皇帝,都轮不到他。更别提他从小入宫就一直陪伴着自己,对自己的忠心,日月可鉴。
范日成这人老实低调了一辈子,如果他会造反,那李德乾也认了。这人城府深到连自己都看不出来,那这皇帝就改让他当。
西边的吴林秋也是个没什么野心的人,思来想去,李德乾觉得大臣们的考虑是多余的。
但人总是会有操不完的心,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吃过了早饭,就开始琢磨晚上吃什么。李德乾信誓旦旦的说自己的三位元帅不会造反,大臣们就开始担心会不会有奇兵突袭升龙府。
不过具有这种担心的人很快就被其他大臣的嘲弄声淹没了,升龙府的城池高大坚固,城中军备资源储备充足。红河又是一道天堑,哪支奇兵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的偷袭升龙府?
再者说了,就算是想要偷袭升龙府,怎么也得五万兵力打底吧。别说五万个人,五万只老鼠都不可能不留下一点痕迹。
李德乾虽然也觉得那位大臣的担心完全是杞人忧天,但冥冥之中,他总有一种不好的感觉。思来想去,他还是下令城中守军要加强戒备,官员们对于城中来路不明的可疑人员,要加强盘查。
出发点是好的,但天下乌鸦一般黑。总有人借着皇帝的命令,大行吃拿卡要之类的事情。
来自西域的商人就倒了大霉,难缠的官吏们纷纷找上他们,或明示,或暗示的冲他们要银子。
商人们无可奈何,乖乖交钱的有之,愤愤离开的也有之,但不论是哪一种,心中定然都是充斥着不满。
有了不满,就容易发生反抗。而这一点,恰恰容易被人利用。
平夏营抵达红河左岸,跟升龙城隔河相望的时候,已经饿了整整一天了。算上香蕉和路上经过的逃户村庄提供的粮食,也才堪堪让平夏营坚持到红河左岸而已。
楚管家五六十岁的人了,却展现出了让人敬佩的精神。本来大家都准备把口粮让给他,老人家年事已高,一路上又帮了这么多的忙,总要给些优待才是。
但老人家坚持要跟士兵们一样,带了多少吃的,就吃多少。绝不拿别人的口粮,填自己的肚子。
可就这么饿着也不是回事,思来想去,楚管家就派了一路随行的文家人去城中探探情报。顺便看看能不能找到些以前在这里做
生意的好朋友,让他们帮忙采买一些粮草运到这边来。
这个文家的小伙子是个交趾人,但却是个精宋,当初文家人来这边做生意,他一看见宋人就跟看见了亲爹一样,甚至比自己的亲爹还要亲。
文家人当时也没多想,只当是免费找了个翻译。离开的时候他说要跟着一起走,文家人想了一下,心说以后跟交趾的生意往来不少,有个他,还算不错。于是就把他带回了大宋,几年下来也用他几次,没想到却在今天派上了用场。
已经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