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梦穿康熙换乾坤>第九十一章 ——舆情需引导
信中的最高品质,主要为一、二品要员用印,也包括个别三品印。终清一世,有权使用银质官印的机构与臣僚,统计《会典》、清三通等,大率有如下巨职。内外文官为内三院、宗人府、衍圣公、军机事务处、各部、都察院、理藩院、盛京五部、户部总理三库事务、翰林院、内务府、詹事府、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各省都司、布政使、顺天府、奉天府;武职有公、侯、伯、经略大臣、大将军、将军、领侍卫内大臣、都统、提督、总兵、镇守挂印总兵、提督九门统领、护军统领、前锋统领、火器营、向导总领、管理伊犁、乌鲁木齐、叶尔羌、喀什噶尔、阿克苏、巴里坤等处事务大臣、伊犁分驻雅尔城总理参赞大臣、办理哈密粮饷事务大臣等。目前所见实物遗存中以武官银印为多,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向导大臣之印”、“左翼前锋统领印”、“右翼前锋统领印”、八旗护军统领印共八方、“三旗领侍卫内大臣印”,均为乾隆朝所制;上海博物馆藏有“提督广东水师总兵关防”、“湖南巡抚关防”,均为嘉庆朝所制。文职银印存世者,有“总管内务府印”、“袭封衍圣公印”,皆为乾隆十四年制造,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5]“堂印”与“行印”相对,是清朝顺治朝确立了“朝官双轨印制”之后,主要高级官员在京办公期间的公印。顺治朝“双轨印制”即“堂印”与“行印”并备。首批确定的双印机构是“顺治八年定,六部、都察院、銮仪卫等衙门官,遇行幸扈从,每衙门别铸印一颗,加‘行在’二字。其特差侍卫等,均用銮仪卫印信。”顺治八年,福临亲政,制定了一系列朝仪,冠服等制度。八年四月乙卯,世祖首次出安定门北上巡幸,先期制定了驾出巡幸制度。铸扈从官属行在印信,是驾出巡幸制的一个重要内容。至顺治十六年,双印制广及通政使司、大理寺、翰林院、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几乎遍及所有的朝官机构。嘉庆二十五年谒陵时,曾发生了兵部行印遗失案,《清实录》及私人笔记均有记载。北京故宫博物院曾收购一方乾隆十四年所制的“行在太医院印”,可知行在印之“行在”二字系加在官称之前。

[6]官印的等级特征还表现在纽式上。官印中最高级别御宝的纽式历代相袭均为龙钮,清代的御宝也不例外。龟钮是仅次于龙钮的等级。清代妃金印及和硕亲王宝、亲王世子宝、朝鲜国王印均为龟钮。然而其龟钮与古印中龟钮形制不同。从清宫遗存的各种妃子印可见,龟的造型为首、尾均作龙形,只有身躯似龟而已。这种钮式体现了持有此类宝印之人的特殊身份。

[7]驿丞,明清之制,各州县设有驿站之地,均设驿丞。掌管驿站中仪仗,车马,迎送之事,不入品。明各府、州、县,据不同情况置驿丞,或有或无,或多或少,掌驿站车马迎送。清沿置,官秩为未入流,雍正六年(1728年)规定满人不得为驿丞。

牐,音zha,即闸。清吏员名。掌启闭河牐,以时蓄泄。隶属河道总督府。

[8]何为“公务员”?按照《公务员法》规定,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职位按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于具职位特殊性,需单独管理的,可增设其他职位类别。

但作为公务员中一份子的弘毅,对此还有个基本解释,更好懂,就是“人民仆吏”!为何这么说?我国草创公务员制度之初,有人建议按照东洋倭国的叫法,称“文官”。但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认为,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王朝之后,“官”者,早就成为一种和“民”相对立的特定称谓,不能反映我国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和宗旨。又有人建议用英国的“文职服务员”、“文职仆人”等称谓,但又涉嫌贬低广大“干部”。就在各方意见莫衷一是的时候,不知谁提出借用部队上为机关和首长服务的士兵的一般称谓——“公务员”。在部队,负责机关内部杂七杂八的事物的小战士,一般就叫做“公务员”。此提议迅速得到了高层同意,因为他既不是高高在上的“官”,也不是低人一等的“仆”,我国的公务员,应该是公民的一员,人民群众的一份子。所以,公务员这个词就这么固定下来。

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状态提示:第九十一章 ——舆情需引导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