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了两日,一家子整装回乡里。
福保村较三四年前,变化大了许多,满山的庄稼大半换作茶树,那些个菜院子围了篱笆,养上了鸡鸭。
因着苏、侯、田三家,村里人大都做上了生意,且于去年底有了不菲的收入。置田地,修屋建院,人人过上了不再顿顿红薯米粥的日子,桌上时不时能见荤腥了。作为先富起来的村落,田大爷还被县里邀请去做了表彰,几个村儿都传遍了。如今,村里男娃成了姑娘们嫁亲首选。
四合小院被苏大爷打理得极细致,就同从前老宅般,院儿外干干净净,一根杂草没有。那些个果子树修建得整整齐齐,不见一片枯叶。他背着手站在门口,远远瞧见马车驶过来,在田家停了片刻。路过侯家,又说了会儿话,这才往小院来。
丁氏也听得动静出来,她围着围裙,怀里端了簸箕,里头是切得细碎的草料。
小院儿后头是山,以一条沟渠作界。早先苏木买这处田地建屋时,就想着把沟渠理出来,种些藕,养养鱼。后来事儿多了,也就没去捯饬了。
苏大爷闲得无事,便将其理出来,还往山侧拓宽了几分,外头修了一圈儿篱笆,围得结结实实,成了一块小池塘。他种了藕,养了鱼,还隔出一块专门放鸭子。
丁氏方就是在池塘喂鸭子,远远瞧见官道口有动静,便想着是木丫头回来了。
“爷、奶,”苏木隔得远远的就喊人。
她这一喊,苏丹、苏青、虎子都跟着喊,连六月也都似模似样的喊起人来。
如今有了小六月,老两口也就接受吴氏,连带看虎子都顺眼起来。
苏大爷自有派的“嗯”了声,小六月摇摇晃晃上前抱住他的腿,口齿不清的喊“爷”,逗得他乐开了怀,将人一把抱起。
丁氏则亲近许多,挨着苏木说了许多关怀的话。
苏世泽、吴氏等人落到后头归置行李,苏青从旁帮忙。苏丹便显得有些这里不亲,那里不爱,不过她也不管这些。不管插不插得上话,都要说两句,搬东西的时候也搭把手,到也看得过去。
一家子回了内堂,落座于正屋,虽说还不到今夏最热的时候,屋子也都凉快,丁氏还是从屋子找出了两把蒲扇,还是先前吴大爷做的。
她递给苏木一把,自个儿手上拿一把,挨着苏大爷坐下,那里依了她的乖孙孙,得打伞扇风,莫给热着了。
苏世泽则将吴氏在郡城宅院分配好的礼,一件件搬到大堂,边道:“爹,这些都是木丫头从京都带回来的稀罕物件,特意孝敬您的。”
苏木瞧见一个红木盒子,便放下蒲扇,上前拿过,搁置到苏大爷旁桌上,“爷,这是上好的烟丝,京都官老爷们都吸这个,孙女儿也不懂,您瞅瞅好不好。”
一听是烟丝,苏大爷眼睛亮了,却也装作面不改色。轻轻将红木盒子打开,见里头一根根烟卷儿摆放得整整齐齐,最里侧还有一只玛瑙如意水烟管儿,那模样烧纸得极为细致精巧,苏大爷一瞧便喜欢上了。若非子孙在侧,他真想拿起抽一支。
既然苏木这般说,他也就拿起一只,嗅了嗅,味道清香,烟丝细腻,满意道:“官老爷抽的,自然是好。”
苏大爷面不改色,苏木知道他是欢喜的。于是又返身拿了一个翠绿缎面锦盒,递给丁氏,“奶,这只白玉手镯是我特意挑的,玉能养人,对身体好。”
丁氏受宠若惊,得礼那是家里爷们儿才有的荣幸,她竟也有忙将蒲扇搁置一旁,接过轻轻打开,是一只晶莹剔透的白玉镯子。
丁氏眼中瞬间蓄满了泪,她从不曾得这般好的东西,她是干活儿的命,怎好带那般精贵的玉镯啊!
“奶,我帮你带上。”苏木将锦盒接过,将那白玉镯拿出来,又牵起丁氏的手,轻轻一穿,便带上了,将将正好。
若照从前,苏大爷定会斥责两句,如今却是半句话没有。
苏木回到自个儿位置,“爷,那箱子里物件您得空了再拆,吃穿用度都有,您瞅着哪个好,我下回还给您捎回来。”
苏大爷将烟丝仔细放好,满意得“嗯”了声。
这才说正话,“年前你远在京都,初一便没给祖先上坟,不过你那份儿平安,你爹都给你求了,这会儿去院子烧一叠纸,插柱香,把愿还了吧!”
“是这么个理儿,回家了要同长辈道一声,才好保你平安顺遂。”丁氏接过话,说着指使大儿子,“老大去倒饬,你闺女不懂这些。”
苏世泽应声出门,屋内一家子便也跟着去院儿里。
院子东南角置了香炉子,苏世泽蹲着点了三根香,丁氏又寻来纸钱给苏木,苏木便似模似样的烧起来。嘴里也说着保佑的话,关于这具身子的生母陈氏以及原身苏木,却也只是心里嘀咕,并不说出来。
院儿里一时寂静,一家子皆肃穆以表诚心,待烧完纸钱,这才欢喜起来说说笑笑。
“屋里好热闹啊!”
苏老二和张氏前脚后脚上门了,说话的是苏老二,张氏则显得老实得多。瞅见院儿中间站的苏木,她有些心虚,却仍是喊了人,“木丫头回来,几时到的?”
她回了娘家一趟,自是不晓得苏木到的消息,还是村里人从门口路过说起她回来了,两口子这才上门来。
院子修得远,不近官道,发生点啥都不晓得,早知道起初盖房子,多花两个钱,选块好点的地基了。
她心里犯着嘀咕,这木丫头要是晓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