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人总会纠结于什么是成熟,大约不再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刚好也就成熟了吧。
二十岁左右跟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总会多报几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年龄来特别怕别人给自己算大了。
当然一个人成熟与否跟年龄无关,不过那些曾经的经历总归会引起一些变化。年少张狂逐渐变成了一句话删删减减,然后再通盘删掉。最后看一眼,写的真烂。
考虑的事儿也逐渐多了起来,特别怕自己没钱,特别怕给不了闺女她应该有的生活,而关于自己的事儿则被从内心无限往后排。
跟朋友聊天,说到未来的规划和工作,首先要考虑的是女儿的奶粉钱,然后是不想让老婆那么累,然后是家庭的和谐,最后的最后才会去想自己想做的工作。
人到中年总会不经意间放弃很多机会,网上有报道说风投不再选择投资中年人,从这点上考虑也是说得通的。
没了年轻人的无所顾忌,以往的经验在创业这件事儿上不足挂齿,充其量不过是自我安慰。
经验和阅历是累赘么,肯定不是,只不过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从年轻妈妈们的科学养娃让脱离网络的婆婆们畏惧开始,经验逐步被抛弃,挣快钱成了整个社会的追求,静下心来做一件事儿变得愈来愈不切实际,与其说是资本着急不如说是速成惹的祸。
各类技能变得标准化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是越来越多的三个月速成,一个月速成这样的字眼让所有人都开始焦虑。
无论花一个月速成的那件事儿是否真的有用,是否有必要,这些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果别人都会自己不会就会感到焦虑,这种焦虑之下必然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胡搞。
从毕业到现在,似乎干过不少事儿,换过的公司更是连自己也数不清,但是却越来越觉得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招牌,四处打井的结果是没有一口属于自己的深井,更勿论事业。
从医疗到编程,曾经在数次深夜问自己,或许自己真的很懂医疗这个圈子的一部分事儿,但是否和自己分析的各种弊病一样无法继续不得而知。
至于编程,自己的水平也只有自己知道了,而在这条路上走的决心到底有多重才是最重要的,互联网技术需要的是更多的精力的投入,自己是否做好了准备,是否具备了条件。
关于文学,倒是愈发显得有些鸡肋了,在任何时候首先被抛弃的就是它,但始终不离不弃的也是它,可能这是我唯一真心喜欢的事儿,这种欢喜发自心底,甚至不需要别人的认同。
但这种欢喜不能换来奶粉,不能给小徐然带来美好的生活,大约最是伤感吧。
只有村口的老井,从很久很久以前就一直在那里,愈发显得深邃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