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卡拉迪亚冒险日志>第三十七章 阳光之城

切尔贝克群山南侧,灰岭,因为积雪后的银灰色山脊而得名,罗巴克河便源出此处,意思是有雄獐在附近出没的河流,但按照芮尔典人的发音习惯,也可以叫做瑞泊河瑞泊河向南流经一段低矮丘陵间的山谷,进入西斯瓦迪亚平原,在经过瑞泊莱特堡和瑞泊莱夫特之间的凹地后,河谷变得开阔接着穿过日露林地,在苏诺西北部转折向西,流经普拉山山麓后,穿过帕拉汶城进入大海

苏诺历史悠久,建立的时间并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在卡拉德人到来前就存在了作为卡拉德古都,苏诺在芮尔典王国之前的近千年岁月里,几经衰败又几度复兴,古卡拉德时代留下的遗迹随处可见著名的要数规模宏大的竞技场,共和时期的大议会场,用来供奉基督纪元前诸旧神的众神殿,至于纪念功绩用的碑柱墙台是比比皆是,当然显眼的还得是第一代奥古斯都尤利乌斯恺撒平息内战后留下的凯旋门,这座气势恢宏的大理石建筑上布满了叙述奥古斯都功绩的浮雕,过往者皆为这些古代工匠大师们的杰作赞叹不已

苏诺,或者是说整个西斯瓦迪亚,一年大多数时候都处在温暖明媚的阳光之中,从春天的活力满满到夏天的热情奔放,秋天的含蓄温馨到冬天的庄重慈爱正因如此,切尔贝克山脉和安提托罗斯山脉间的这片土地亦被称作日辇走廊,而苏诺则被称为光照下的城市

在卡拉迪亚的古代传说中,太阳神乘着火马所拉的日辇在天空中驰骋,由东至西,晨出晚没,为世界播撒下光明在卡拉迪亚的神话传说中,太阳神有着数个不同的称谓,苏尔索尔等等,也许是因为各地方言的口音而存在的的差异,但这一切在基督教诞生并兴盛后都已不重要,因为鲜有人再将之提及

在黑夜时代,因为常年的寒冷和阴霾,每天的光照短暂有限,苏诺这座阳光明媚的城市也不能幸免,但曾经太阳神宫殿所在的山丘却是每天里享受阳光长的地方时任卡拉德帝国奥古斯都的奥勒利乌斯将居所搬到了太阳神神殿,并计划在山丘顶部修建一座的宫殿,但计划尚未实施,皇帝本人便死于动乱之中

农作物的减产导致了食物的匮乏,寒冷饥饿瘟疫和暴乱几位杀手无情地带走一个又一个性命,秩序逐渐崩坏,人们为了生存会因为一生存物资而争斗帝国承平日久,沉浸于奢侈与享乐的贵族官员面对灾害无法及时应对,所有人都认为灾害不过是一时的,没有人能料到寒季会持续近百年,各地爆发了大大小小的暴动,平民们武装起来寻求活路

黑夜时代来临前,苏诺的人口远比现在稠密,足有百万,如此多的人口就像一座巨大的火药库,只要一丁煽动的火星便能产生剧烈的反应奥勒利乌斯低估了寒季的持续时间,仅仅是发布安定人心的公告,开放救济站,加强治安,却没有其他加积极的应对措施寒冷的天气持续了十数年,饥寒交迫地民众们耐心消磨殆尽,不再相信那些安民告示,而是将其当作皇帝欺骗他们的手段平民们在一些别有用心者的鼓动下变得狂躁,在皇帝又一次在广场上进行鼓舞演讲的时候暴动发生了,调集来的军队在面临是否血腥镇压平民的选择时也发生哗变,终大议会场前的广场上在混战中血流成河,皇帝奥勒利乌斯也殒命于混乱之中

继任者奥勒利乌斯之子马库斯,这个整日里流连花丛的浪子在关键时刻一改往日的作为力挽狂澜,事实上他算不上一个贤明的君主,但却是一个好的“补锅匠”,因为他那来自家族遗传,执拗且不服输的个性,面对天灾**屡屡抗争,在他的修修补补中,卡拉德帝国度过了这次危机马库斯的浪子形迹乃是故意为之,因为一场政治联姻,虽然他终接受了这桩婚事,但不代表他能忍受被当成玩偶一样操控的感觉,于是他故意放浪形骸,用这种办法来对抗父亲奥勒利乌斯

算上从北方开始变冷及至影响到苏诺,再到奥勒利乌斯之死,黑夜时代的寒冷天气已经持续了差不多年,马库斯不确定这样的天气还会持续多久,对平民的救济仅仅是吊着他们的性命,看看掘墓人运送死者的马车上那些饿得骨瘦如柴的尸体就会了然,即便是这样低的供给,国库的存粮也消耗得七七八八了

黑夜时代到来前,斯瓦迪亚平原一向丰富的产出填满了国库的数座巨型粮仓,但在寒季到来后斯瓦迪亚平原产出变少,粮仓的存粮开始消耗,出多进少的来年下来也渐渐撑不住了不能再被动的接受这一切了,父亲的死广场上的流血难民的惨象让马库斯警醒,在众臣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冬季尚未结束他就下令为来年对抗灾害做出计划,由军队为骨干带领民众开辟军屯农场,以扩大种植来对抗产出的降低,并且开挖沟渠将瑞泊河河水引来灌溉再由国库专门拨出款项,组织商队去南方收购粮食,并派出军队随行护卫发布赦令宽恕参与了广场暴动的平民,但也抓捕被指认出的煽动者处以死刑这些措施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却有效地稳定了时局,在民众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也许真的能熬过去吧国库内所剩不多的食物储存在这些动作之下,于夏收前便消耗一空,好在前往南方的商队带了好消息,高价带了粮食,虽然解了一时之需,但南方也开始转冷,情况不容乐观

一年,两年,三年食物供给仍然匮乏,人口依旧在不断的减少,苏诺城外南郊的墓地不断扩建,马库斯亲自


状态提示:第三十七章 阳光之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