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霸战狂徒>第二卷 经略西北 第114章 人心离散

孟家的重点是剿灭太平道,结果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龙家滩惨败的消息传入了略阳、传入了北地大半地区……

顿时,一片哗然!

反响首先从普通民众,尤其是各个地方的世家大族开始。毕竟太平道之祸,受害最严重,利益面临威胁最大的,就是他们。当初他们之所以支持孟家的兵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汉中被太平道占领,晋中自顾不暇,北地总督又一向无所作为,恰恰这个时候,孟家适时的展现了他们强大的军力,因而才能顺利将兵变完成。

然而,现在的情况就是,孟家治下的北地,不但没能把胎中的太平道隐患根除,甚至还让这道祸患现身,而且愈演愈烈了!

在此情况下,这些世家大族们对孟家的不满可想而知。

若是仅仅只是世家大族强烈不满也就罢了,对孟家来说,更要命的是普通民众、尤其是城市居民,以及原北地官军也对孟家出现了严重的不满情绪。

毕竟,世家大族纵然不满,但是若是孟家能一直牢牢掌控一支足以威慑他们的强大武装,那么些许不满不足为虑。实在不行,大不了连根拔起,再从普通的城市居民扶植起新的世家,并不用担心秩序崩坏。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就连孟家治理北地的根基之所在,也就是大量的城市居民,也开始出现了强烈的质疑,这就是动摇根本的严重情况了。再加上,军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其危害之酷烈,更是不言自明的。

诚然,作为北地人口基数最大的贫民等对于太平道和孟家的认知都是漠然的,毫无偏向的。但是事实上,他们的态度根本无法左右很多事情。因为社会的舆论,往往就掌握在世家大族,以及城市居民——主要是当中的书生——手中的。下面的贫民,最容易被这些舆论所引导。而现在孟家面临的情况,就是整个北地中,几乎能想象到的任何势力、几乎都对孟家产生了疑惑。

别的不说,就连当初的略阳三大家族之二中的郭家,态度上已经变得暧昧,而另一个王家,倒是令孟子诚意外的仍然坚定支持着孟家。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郭家本就是墙头草,哪边风大就往哪边歪。王家则不同,这次孟家兵变,一定程度上王怀元也是主谋之一,孟家完蛋,王家一样玩完!

当然,这只是孟子诚的想法。真相如何,恐怕只有到……必要……的时候,才会揭开了。

局势变化之迅速,一时间变得令人目不暇接。就在北地这边人心浮动,“太平道”之祸愈演愈烈之时,在有心人的鼓动和“不小心”透露出的消息中,对局势忧心忡忡的人们突然发现,他们一直渴望有一支强大武力来保护他们,很明显,孟家没这个能力,那么……正好紧邻的曦宁……不就有一支令天下为之侧目的劲旅么?

不要说太平道了,这支劲旅战绩之辉煌,足以令天下人惊叹。当年卫籍作乱,北地人心惶恐,局面之恶劣,不在今日之下。然而,申天宁却像是天上掉下来的一般,横空出世,以仅仅敌人一半的兵力,极其微小的代价,就在大坪乡一战全歼叛军主力,更是一战就俘虏叛军贼酋卫籍,声名大振。

之后,申天宁以这支部队为核心,远赴曦宁任职,甫一上任,就面临着德库亚大军三路南侵的沉重压力和近乎绝望的局面。

然而,就在人们都对曦宁的西部防线完全没有任何信心的时候,曦宁军却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曦宁大捷,一战击破了德库亚军神木桑不可击败的神话,尤其是最后艾桦在草原上痛歼木桑败兵那一战,乃是晋元立国以来,德库亚人第一次在自己地盘吃到如此惨痛的败仗!

这一战的意义不需过多赘述,它等于间接的提高了军镇节度使的地位,导致朝廷对六大军镇节度使的辖制越来越差,从此点上说,这一战甚至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百舸争流,鹰击长空的大争之世,从那一战之后,渐渐萌芽!

甚至于,这一战还导致了德库亚内部矛盾总爆发,木桑被削职留在汗庭,形同软禁。大批追随木桑的将领,遭到清算,整个德库亚的权利秩序,进行了一场相当彻底的洗牌。而这一切,从某种意义上,木桑在曦宁吃的败仗,就是最直接的诱因。

事实本就在那摆着,再加上无数有心人添油加醋的描述,以及对现状越来越强烈的不满,北地中,终于开始出现了一种新声音……

大陆历1263年十月初十,北地归德府府主召景上书孟子诚,话语虽然委婉,但是大致意思,却是希望孟子诚能同曦宁方面沟通,邀请曦宁军出兵,协助“剿匪”。

孟子诚自是大怒,但是,事情一旦开了头,想收尾就难了。看见自己的上书如同石沉大海,召景居然直接跑到略阳,以死相逼,更以万民血书要求孟子诚立即邀请曦宁军南下。

当然,他这么着急,也不是没原因的。因为“太平道”兵锋所指,距离他妻儿老小所在的地方,已经没多远了……

孟子诚当然明白这种局面的不利之处,更加明白如果任由召景活下去,那么恐怕事情会更糟糕。然而,事情在很多时候,就是那么悖论。因为他要是干掉了召景,恐怕局面同样会空前恶劣!

事已至此,孟子诚已经隐隐感觉到,这一切的幕后黑手都是谁了……然而,他却暂时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应付,或者说无法应付。唯一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歼灭那支所谓的


状态提示:第二卷 经略西北 第114章 人心离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