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霸战狂徒>第二卷 经略西北 第16章 北方风起

龙源江,晋元帝国和天吴帝国的界河。

这条大江,发源自何方,至今尚无人知道。它自西向东,如同一把利剑将东大陆分为南北。晋元帝国与天吴帝国,便隔着这道江水对峙。

龙源江东段下游,就是天吴帝国的重镇越州,再向南不过五百里路程,就是天吴帝国的首都松江。因而这一带上商贾云集,再加上壮美的景色吸引来的无数文人骚客,江上大大小小的游船,渡船不计其数。

晋元帝国的战乱暂时还未太深的影响这里,至少在申天宁看来是这样的,整条江面到处可见从几米长的小舢板、渔船,到上百米长的大型游船,显得人气极高。只是他所在的渡船上的船夫告诉他,若是在之前,这个数字至少还会提高两倍!

对此,申天宁难以想象,心中悠然神往。

“公子,已经打探清楚了,天吴帝国老皇帝南宫离病入膏肓,现在松江城虽然还未一片混乱,但是气氛已经紧张。之前杨公子被天吴公主所劝说,暂时没有答应南宫明轩的要求,但是也未明确拒绝。南宫明轩对此暂时没什么表态,对杨公子的态度仍然显得友好。“一名亲兵猫着腰走进船舱,对申天宁说道。

申天宁所乘坐的渡船,是一缩中等偏小的船只,在这江面上的数百艘船中,显得很不起眼,这也正是他要达成的效果。

虽然出行在外,但是申天宁并不是没有任何情报来源。在路过中都时,他特意秘密去见了邹无云和简素心一面,交代了许多事情后,悄悄离开。邹无云现在是天机堂中都分堂主—当然这个名头没几个人知道—自然可以把许多情报源源不绝地送到申天宁手上。同时,他还就此重新和曦宁取得联系,也让张策等人松了口气,不过由于之前雷青派出的人手速度太快,或者说申天宁动作太慢,所以现在那些天机堂的人已经到达松江,申天宁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打探清楚松江朝朝局动向,也就有了眼前亲兵的汇报。

“那就好。”申天宁松了口气,道:“到了越州,离松江还有多远?”

“大约五百里,若是快马的话,一天就可以到。”

“没必要那么快,路上多看看,对我们生意人是有好处的。”申天宁故意大声道。

“是,公子!”亲兵很配合的大声回答道。

……

晋元帝国,绛州行省,镇北关。

镇北关,是北方三关(东兴关、天北关、镇北关)中最晚修建的一个,始建于百年前世宗皇帝时期,一经建成,它不但成为晋元帝国东线阻挡德库亚铁蹄的雄关,而且确保了晋元帝国与海东公国之间唯一一条通畅的道路可以随时往来,包括运兵。也正因为它的存在,百年来德库亚大军始终无法在东线取得大的突破,更无法剿灭淳弱的海东公国,也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晋元帝国东北部诸省的富饶,虽然垂涎欲滴,却难以分一杯羹。

虽然在东大陆诸多关卡中算是比较新的一座,但是镇北关却被誉为大陆第一雄关。修建时,晋元帝国发动了上百万劳工,花费了足足二十三年,投入了七百余万两白银,才总算将这座关隘修建完成。它的西北面,是帝国东段的一条大河绛河,东面、西面、西南、东南全部被大山环绕,而且是那种绝对无法攀登的绝壁。晋元帝国的步兵尚且难以通过,就更不用说呆在草原上,喜欢纵马驰骋的德库亚铁骑了。唯一的两个出口,便是南面和东北。修建时,为了安全,关卡的南面大门耗费了无数的铁精,铸成了一道恐怖的铁门。之所以说恐怖,是因为这种门厚度达到了三丈之多,相当于五个半成年人的身高叠加。因为过重,所以根本没设置吊桥之类的东西,如果要开启,需要一百名壮汉齐心合力,才勉强能把门开启。这扇大门存在的唯一意义,只是为了方便守关的官兵完成换防和调动,因为周边的地势,使得德库亚人几乎不可能从南面入侵。只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才这么设置。

东北面,是另一座大门,也是唯一可以令德库亚大军进攻的通道。但是当中道路之狭窄,使得马匹都无法通过,一个人在当中,只能勉强通行。由于一侧是大山,另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这样的道路,自然成为了每一个经过那里,而且之后侥幸活下来的人的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同时,这也迫使进攻方只有采用云梯攻击这种最简单而最原始的方式。

由于关前的空地上只能同时容纳五百人—这无疑是更加糟糕的一件事情—迫使进攻方无论投入多少大军,每一波攻城只能有五百人进攻,而且还没有任何办法制作攻城器具,一是因为周围所有的树木全部被晋元守军定时的清除,其次则是安营的地方完全暴露在晋元守军的各种远程武器的打击之下。换言之,到了关下,就必须立即攻城,城不破,根本无从休息。

如此,便可以想象了,辛辛苦苦胆战心惊的通过那一段一生难忘的路程,汗流浃背的刚刚走出,以为可以喘一口气,结果却马上被对方的重弩,守城火炮等武器劈头盖脸的来一顿。不得已展开攻城,却只能一次投入五百人,而且镇北关的高度,超过五十丈……

之前的百年中,德库亚军共对镇北关发动过两次攻击。每一次都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实在太难攻打,最后德库亚军的东线攻势无不是绕开这座雄关,直接深入腹地。这样的后果就是总是感觉身后如芒在背,原本可


状态提示:第二卷 经略西北 第16章 北方风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