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街叫卖,不过是更形象地让镇上人知道,有这么一家不同风味的茶楼要开张了,时间就在九月初十。
当天执宣传单来的客人,不论是一人还是一桌人,不论是消费一吊钱还是十两银,价钱一律八折,还送茶一杯。若消费超过五十两以上,最低八到六折。
而执宣传单来的客人,不论是一人还是一桌人,还可免费试吃一碟煎锅饼,消费超过五十两以上,再增加三天同等优惠。
近乎一半的优惠,看着确实很诱人了,这样的新店,自然会引人注意,但宣传单上只有吃食品类而无价钱。
虽然没价钱,但从优惠所需的金额上却可以看出来一个大概的行情,最低消息一吊钱,普通也是几两银。
价钱决定档次,何况地点就是原来那家本来生意就不错的旺铺?
因而,没人会觉得这些吃食不上台面,反而对那闻着就香的什么饭团有了兴趣。
大早上的很多人还没吃饭呢,十文钱一个饭团,据说是为了试卖才这么便宜,到赵家食府就不单个卖了,划不划算吃了才算。
如何宣传自家铺子、如何回应别人的疑惑、如何将话说得客气,林小福和赵长禄、赵子添都细细讨论过,就怕赵张氏不耐烦,到时与人争吵。
到时有赵长禄看着她,就不怕出岔子了。
林小福并没有去,她一大早就领着赵迎春和赵陈氏做了这些饭团出来。
先蒸好的给赵长禄带走了,后蒸好的就让赵子添打开了铺门,搬了张桌子搁在铺子门口,一笼一笼放在桌上。
同样的价,铺子外面放了两张更大的宣传木牌,木牌上写了宣传单上的内容,分别放在铺子两头。
赵子添守在铺子门口,向每一个客人解释九月初十开张,宣传单上除了暂时缺货的都有货,价钱到时会在点单时说明。
价钱未出,目前只知饭团卖十文一个,到吸引了不少人的好奇,便纷纷议论起来。
杨家昨天也一同搬过来了。
约定每月最后一天给租金,五两银子租了西侧院几间厢房、共用马厩放驴车,通往后院开了一道门,不经过正院而去后院。
杨家没有共用赵家的厨房,却占用了水井附近的瓦棚作厨房,也用推车装了两个炉子,又搬了张桌案、搁了个碗柜,再放一张饭桌,几个人家常吃饭还是能凑和的。
另外东侧院里种的菜,杨家有权共享,这样蔬菜就不用买了。
本来就是亲家,又都有意结交对方,这样合伙又各取了所需,因而条件很容易就说清楚,也没有争辩之处。
杨家若哪天不愿意在这里,投入也不难撤走,留在这里,吃住都解决了,之后就在铺前摆摊,既宽敞又方便,还能沾赵家食府的光。
但杨家来的却只有杨老爷子、老太太和杨正刚夫妇。
这么安排也照顾了赵家的心情,毕竟赵家是和杨家三房也就是杨正刚夫妇是亲家。
另外因为赵迎春回赵家干活,赵长禄答应九月过后就开始算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