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都市现代>脸红心跳>第36章

大年初三,一般都是新郎的姥姥家请刚结婚的外甥媳妇的日子。

外甥娶了媳妇,他姥姥家是得有所表示的,也要破费请客的。为了省事,姥姥家会把所有的客人集中在一天,坐上几桌,一下子把应来的客人都打发完,也算了却了一桩事务。

姥姥家会把初三齐客的信息在春节前几天发布出去,好让亲戚们都统筹规划好各家的走亲戚时间。你不能初三齐客,初二才通知给大家,那样肯定集不齐所有的亲戚。也许这一天很多应来的亲戚有其他预约,委实分不开身来你家,你想凑在一天的打算就会落空。

初三这天,新郎的几个姨家,或者他姥姥家一些聚在一起吃饭无伤大雅的亲戚们都齐聚一堂,热热闹闹地吃顿饭。当然,姥姥家请客的规模要比昨天老丈人家请客的规模小多了,仪式也少多了,但饭菜的质量规格不一定比老丈人家的差。

初四、初五、初六三天,也有新娘子的大伯或叔叔派自己的儿子去新郎家把新娘子接回娘家的。堂弟到了新郎家,也是被隆重接待的,招待的规格也挺高。新娘的堂兄堂弟们也不能小觑,和他们搞不好关系,新郎新娘一旦闹矛盾,这些人可是兴师问罪的主力军,搞不好会把婆家弄得天翻地覆。所以堂弟到了自己的堂姐家,也等同于亲弟弟登了家门,大意不得,必须得隆重接待。

吃过午饭,新娘就会同堂弟一起回到娘家的村庄。第二天,叔叔或伯伯家要请这个当了新娘的侄女到自己家吃午饭。这个习俗,就连新阳当地,也不是哪个村庄都有。新阳这里有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的说法。如果两个村庄的规矩有些差别,也不用大惊小怪,很正常。

截止目前,娶一个老婆的所有流程基本完毕。剩下的就是该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日子,一切又踏上了日常生活的渠道。

假使一年后新娘生了一个小孩,如果第一胎是个女孩的话,很多家庭就不再过大事,只给最亲近的亲戚送喜面条通知一声。如果生的是男孩,一般是要过大事的。到了小孩出生的第三天,家族中所有的妇女都要赶到男方家帮着擀面条。

面条擀好后,要派本族的青年小伙到女方的娘家,男方的姑姑、姨妈、出嫁的姐姐以及堂姐家去送面条;并顺便把做九(也叫办九)的日期告诉这些亲戚。

外出送面条的人出发后,家里的人就开始烧锅开水下面条,村里所有的人都可以过来喝这个喜面条;家族中那些年纪大的老人不来现场喝喜面,主家会派人送过去两碗——大喜事可不能忘了家族中的任何一个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长辈更不能被遗忘。

到了办九这一天,男方家要准备很多酒席,吃饭喝酒与结婚时同样热闹。

只是办九时会比普通的喜宴要多个程序——就是吃饭前要喝红糖水,吃鸡蛋。就是一一碗红糖水里,放上两个煮熟剥光的鸡蛋;也有的地方饭前喝一小碗喜面条。那就看各地的习俗如何了。也有的地方喝过鸡蛋糖水或喜面条后,要在空碗里放些钱,多少不限。三块五块也是放,一千两千也是放,就看你与主家的关系如何和自己的腰包鼓瘪情况了。

程戬和刘菲菲从订亲到结婚,再到他们的女儿办九,完全是按照新阳城关那里的规矩办理的。

城关的习俗与规矩虽然与乡下有不小的区别,但大体上是相同的,区别只在部分细节上,算是大同小异吧。

城关镇虽然是县政府的驻地,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不一定比乡下人富裕,但这里的人比下边各乡镇里的老百姓在心理上具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也算是一种小市民心态吧。不过新阳县毕竟是一个不太发达、不很富裕的半城市化半农村型的小县城,城关镇老百姓的优越感远没有新阳市城区内的市民优越感强烈。——虽然新阳县通过多年的大力发展已经与新阳市城区连接成了一个整体,到了密不可分、不分你我的地步,但人们根深蒂固的领域观念仍然那么强烈、顽固。市是市,县是县,就不能相提并论,并驾齐驱,县永远达不到市的水平和档次——市里的房价八九千一平方,新阳县的房价也就四五千一平方。就差十公里的距离,房价悬殊接近一半。虽然从市里到县里的班车不间歇地跑,你也分不出哪里是县的管辖地盘哪里是市的管辖范围,但房价就这么有差距。

刘菲菲出生的这个城关村,也只是县城里的一个老村庄,与乡下的农村没什么两样。街道窄得勉强只能并行两辆小轿车,开车技术不咋地的,看到迎面过来一小车,就得赶紧找稍微宽敞些的地方避让。街道还弯弯扭扭,曲曲拐拐。用斗折蛇行形容这里再恰当不过。农村里规划过的村庄,要远比这个刘家庄宽阔排场得多。所以这些等着拆迁的城中村人,在生活的环境上还没乡下老百姓舒适,所以大部分人也没什么优越感。只有个别眼光低浅见识不高的某些人,才会自品自己是所谓的城里人。

不过城关镇四关四街多年来遗留下的高傲品性,天生的优越心态,使这里的小伙找对象不必像农村那样拿高得离谱的彩礼。

程戬按这里的彩礼钱打发迎娶刘菲菲,委实是节省了不少钱。再说刘菲菲的父母也委实把程戬当成儿子看待,跟本不在乎他能给女儿多少彩礼,只要随个大流儿让街坊四邻不说闲话和指指点点就行了。

事实也证明刘菲菲嫁给程戬是明智且幸福的。一年四


状态提示:第36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