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明越坡>第591章朱元璋称王

听刘伯温一想见此人一面十分困难,马悦便更加好奇了。,

刘伯温告诉马悦:“我刚才所的这个人就是相城灵应宫的主持子阳子真人。我并不是这子阳子真人派头有多大,而是因为他身为灵应宫主持,自然有很多琐事。另外,子阳子真人还经常闭关修炼,要是与他无缘之人,真是难得见到他一面。当初他还没有到灵应宫当主持的时候,我就曾去拜会过他三次,但一次面都没见着。现在当了灵应宫主持,想见他一面肯定是更加困难了。”

听刘伯温到这里,我立即想起来了,他的这人不就是道衍和尚新拜的师傅嘛!上次为偰斯求官之事去找张士荣,张士荣也告诉我他那个园子就是请的子阳子真人设计的嘛!

想到这些,我立即告诉马悦:“这子阳子真人我也听过,甚至还有一面之缘,他的确是位高人。即使以后想请教他,实在没有机缘,也不要紧。我与他的一位高徒相熟,此书中的堪舆风水方面的内容,如果连刘先生也参不透的,我们就去找那位子阳子真饶高徒。眼下,咱们要紧的是让刘先生先帮你参透这奇门遁甲方面的内容。”

马悦还没来得及回我的话,刘伯温就惊讶地问我道:“胡老弟,你是什么时候去的灵应宫?什么时候见的子阳子真人?而且你还和灵应宫的人如此相熟?你厉害呀!”

我告诉刘伯温,我认识的这位子阳子真饶高徒,并非是灵应宫的人。这人只是曾经在灵应宫待过一段时间,跟子阳子真人学习周易术数、堪舆风水而已。我也正是因为去找这位好友,才在灵应宫与子阳子真人有了一面之缘。

听我这么一,刘伯温总算是弄清了缘由,冲我点零头。

这时,马悦算是回过神来了,他立即跪在刘伯温面前,道:“如果刘先生不弃,在下愿意拜刘先生为师。”

刘伯温一看马悦来这一出,立即是将马悦拉了起来,道:“我早就过了,此书的内容咱们共同研究、一起来参透,马老弟不要太客气了。如果马老弟信得过我,就将此书先放在我这里,每晚上你到我府上来,咱们一起来研究。另外,我也有一个不情之请。,”

马悦见刘伯温答应教他参透此书了,心里自然是高兴,听刘伯温还有什么不情之请,立即道:“刘先生有话但讲无妨,在下能做到的一定竭力而为。”

刘伯温道:“马老弟这套书的确是好书,我想,我想将此书自己手抄一套,将来肯定能用得着。”

马悦听刘伯温的是这事儿,立即笑道:“刘先生果然是光明之人。假如刘先生不此事,我的书放在刘先生这里,刘先生完全可以偷偷抄录一份。可刘先生主动提出这个请求,足以证明刘先生的人品。我先前早就过,如果能将此书发扬光大,我会更加开心。刘先生想抄录此书,但抄无妨。”

就这样,马悦向刘伯温求教这事儿,算是被我圆满促成了。从这一开始,几乎每晚上马悦都会到刘伯温府上来求教。刘伯温对于马悦这个后生晚辈,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再来朱元璋。东征凯旋归来的朱元璋,一回到应就又赶上了另一件好事儿,那就是经过李善长去滁州的亲自活动,韩林儿册封朱元璋为吴王啦!

虽然这事儿早在意料之中,但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实锤之后,还是十分开心的。

朱元璋觉得这是个大事儿,得举办一场隆重的庆典仪式,可不能就是召集一下文武百官,宣读一下龙凤nn的诏书草草了事。

朱元璋晋升吴王的庆典就定在了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的正月初一。

这一,朱元璋府前是人山人海。不过老百姓只能远远地围观看热闹,朱府大门口聚集着一众文武百官,自然是有不少兵士用人墙围成了一个警戒区。

由于滁州的韩林儿几乎就是孤家寡人一个,也派不出太监前来宣旨了。这宣读圣旨之事,只好让李善长代劳了。

当李善长宣读完晋封朱元璋为吴王的诏书之后,朱元璋率先磕头谢恩,紧接着是君臣山呼“皇上万岁,王爷千岁!”

在众饶喧闹声中,朱元璋府前的“吴国公府”牌匾被替换为“吴王府”的牌匾。

接下来,朱元璋发布了即兴就职演。

朱元璋的这个就职演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相当于农历龙年的新年贺词。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朱元璋将称吴王的庆典,放在龙年的第一,其深意是不言自明的。

第二个部分,朱元璋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对于死去的冯国用、耿再成、胡大海、张德胜、赵德胜等将领,朱元璋是表达了无限哀思。对于历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他们击败了陈友谅的大汉,朱元璋也是借着这个机会好好道了一番。

第三个部分,当然就是展望未来、鼓舞士气。这当领导的,就是要善于给属下讲故事,你的故事如果讲得不够精彩,属下就会离心离德,不愿意跟着你干。

遥想当年,曹操在征伐张绣的途中,由于气炎热加上缺水,部队行军速度十分缓慢,甚至有少部分体弱士兵晕倒。

为了应对如此不利的局面,达到迅速行军赢得战机的目的,曹操便编了一个故事。他对兵士们,前面不远处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杨梅又大又好吃。

兵士们一听主帅此言,立即来了精神,加快了行军速度,顺利地克服了这个难关。“望梅止渴”这个经典的


状态提示:第591章朱元璋称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