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恐怖悬疑>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二十一章 僧家的待客之道

好了,前文说了那么多古人的待客之道,那么咱们今天又可以说说近现代一些名人的待客之道了。

说道近现代名人的话,鲁迅先生肯定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绝对绕不开的一个名字,因为他说的名言名句实在太多了。

而对于他的待客之道的话,相比大家都很好奇是吧,那好,作者菌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鲁迅先生的饮食习惯和待客之道。

可能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生命中的最后九年(1927.10,1936.10)是在上海度过的。

作者菌通过阅读鲁迅的文稿及亲友们的回忆,关注到了先生的日常饮食,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鲁迅先生的饮食喜好和待客之道。

首先,虽然鲁迅先生的籍贯是绍兴,系南方人,但他却喜欢吃北方饭,吃油炸的东西,吃硬的东西。

尽管他的胃不好,每饭后必吃胃药丸一两粒以助消化,但他还是乐此不疲。

鲁迅平时自家吃的菜是“老三样”,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笋炒咸菜,一碗黄花鱼。

这样的菜是上海普通市民的家常菜。

如果来了客人,那鲁家的饭局还算丰盛的,“鱼、肉都是用大碗装着,起码四、五碗,多则七、八碗。”

尽管鲁家有两个年老的女佣,但女主人许广平还是亲自下厨房,可见对客人的尊重。

鲁迅当年在上海是自由撰稿人,平均每月收入723.87圆(约合今人民币2万多元),可算中产阶级水准。

自己饮食的简单,招待友人菜食的丰盛,也反映出了鲁迅的自律与大气。

还有鲁迅先生喜欢喝茶,曹聚仁先生在《鲁迅评传》中说:“鲁迅爱喝清茶,他所爱的不是带花的香片,而是青涩的龙井茶。”

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喝咖啡是很流行的,西装革履,一杯清咖,似乎摩登而时尚。

然而一袭长衫布袍、一杯清茶的鲁迅,还是恪守着自己的喜好。

“每一个和他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工作越忙,烟也抽得越多,每天总在五十支左右。”

曹聚仁叙说道,然而,鲁迅的抽烟也像吃菜那样己俭客优。

他常备有绿听子的烟,四五角一听,大都是“黑猫牌”廉价品,他自己抽。

白听子是“前门牌”,平时放在书桌的抽屉里,来了客人作招待之用,客人走了就又放回。

对于鲁迅的喝酒,萧红曾写道:“鲁迅先生喜欢吃一点酒,半小碗或一碗,多半是花雕。”

可见鲁迅喝酒是颇有节制的。

曹聚仁曾回忆道:“他的父亲是个酒鬼,喝醉了时常发酒疯骂人,这一印象给他很深刻,他因此节制自己,不让酒来使他糊涂了。

至于对零食的喜好,鲁迅先生喜吃零食,是海派人文的一种生活时尚。

的确,鲁迅先生平时也喜欢吃零食糖果,他招待客人常用的零食是向日葵子,也就是香瓜子。

他曾专门写过一篇《零食》的杂文,“上海的居民,原就喜欢吃零食,假使留心一听,则屋外叫卖零食者,总是‘实繁有徒’。”

先生对于零食还有自己的理念:“那功效,据说,是在消闲之中,得养生之益,而且味道好。”

先生病了,是“什么也吃不落了。”

萧红写到:“许先生每餐亲手端到楼上去,鲁迅挺勉强地吃一两口,但有时竟然原样一动也没有动又端下来了。”

读到这样的文字难免有些忧伤,一个人生命的隐退,似乎也是从舌尖上开始的。

通过解读舌尖上的鲁迅先生,感觉让我们仿佛走近了这位曾经生活在虹口大陆新村的上海居民,有如隔壁邻居家的大周先生有木有。

去某朊友家做客,请我吃他最喜欢的北海道白色恋人饼干。

此外说完鲁迅,还有齐白石先生的待客之道。

可能了解齐白石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比较“抠门”,但其实,这个抠门是老时代人的惜物的特性,大部分人都有。

像是在街上买东西,包鞋食的纸分大小都留着,起画稿用。

北京画院曾经展览过,穿衣镜上面都藏着包书纸片,上面写着难以辨认的药方。

“内联升”的包鞋纸上,画了一个持弓搭箭的人,旁辪注明画时执弓的手要下移一寸,废纸上画了一个瓷瓶,上面有鸳鸯荷花,据说是在古董庖看到回来临写的,说可以给小儿辈当传家画稿。

“可当水田几亩”,客人带了卤肉来,卤肉外面包着大白菜的叶子,齐白石仔细把白菜叶子抖干净,吩咐家里人把这片菜叶子切切,码上盐加点秋油,自己也吃得很开心

不过有一个人,却是例外,1948年秋天,赵清阁第一次走访北平,10月13日下午,她带着好友凤子、凤子新婚的丈夫沙博理,和电影制片厂的徐厂长等人去跨车胡同拜访齐白石,那一天,我们看到的一个截然不同的齐白石。

赵清阁的北平之行,除了拜见各种旧雨新知,也有很好玩的细节,比如某日和一位“老北平”同行,主动提出要去参观八大胡同,为创作而收集妓院的素材。

见男的不好意思,她便很大方地告诉他:“去年在上海洪深老夫子就带我去过一家妓院吃‘花酒’,还有阳翰笙等等几个朊友。人家知道我们是为写作去的,一点都不大惊小怪。也正是那次的触动,我才想写一个现代李香君的电影剧本。”

在去看望齐白石之前,赵清阁已经见过了梁实秋、朱自清的遗孀陈竹隐和梅校长,龚业雅的


状态提示:第二十一章 僧家的待客之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