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六部其余五部,礼部、工部、刑部、户部匾额维持不变,内容则小幅度离析重组,礼部四司裁撤仪制清吏司另设为贡举部,辖管学务、科举考试等事项。
朱明翰林院全面改革,匾额不变同时职能大幅度扩张,类比标准时空历史共和国的话,就是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杂糅体。郑义远期规划中,这是与枪杆子并列的笔杆子部门,最高权力自然也要紧紧攥于己手。
除此之外,司职对内情报工作的锦衣卫、司职对外情报工作的职方司、自户部离析司职全国税务的税务局、司职关税的海关局,全都相继组建,并由郑义或直接或间接牢牢控制手中。
唯一特别的,是考虑西历17世纪世界宗教环境,特意多设了监察寺部门。监察寺职能参考基督教各色宗教裁判所,时刻监察民间宗教状态,谨防白莲教、闻香教等乱党为祸。就标准时空既有历史来说,宗教大一统与国家大一统彼此尖锐矛盾,一神教国纵然搞宗教合一,也毫无维持国家大一统的可能性。天无二日,人无二主,选择一条路就要抛弃一条路,为了维护中华大一统体制,就必须弱化宗教影响令其世俗化。世俗化后的大中华,如何应对外部宗教频繁入侵,这就是监察寺的主要工作。
至于朝廷主体机构,郑义保留了朱明内阁机制,并参考标准时空各色样例重组内阁骨骼。
内阁设有五大辅臣,第一辅臣,官职首辅,如丞相般代管全国国政;第二辅臣,官职尚书台尚书丞,为六部尚书名义之首;第三辅臣,官职礼部礼部尚书;第四辅臣,官职司礼监秉笔,与朱明内宫二十四监司礼监不同,新朝司礼监人员组成,内臣与外臣各半,主要职能是负责内阁常务运行;第五辅臣,官职都察院都御使。
内阁五大辅臣之下,又有十三员阁臣;工部占一名额;贡举部占一名额;翰林院占一名额;户部占一名额;刑部占一名额;吏部占一名额;司隶校尉占一名额,枢密院占三名额,司礼监监官占三名额。
如此,内阁总括十八阁臣,几乎笼罩所有重要权力部门。诸部门之中,枪杆子枢密院、笔杆子翰林院、官帽子吏部贡举部、钱袋子税务海关、黑枪子锦衣卫职方司、长舌头都察院等,其最高权力全都牢牢握在郑义手中。其余部门时时盯着太累,不妨渐次丢给军勋官、投降官、新学官折腾,正常运行那就睁一眼;如若触犯郑义利益,那就定向反腐清洗一番。
官制完善同时,郑义旗下各色财产飞速分割拆散。
最著名的羲生新闻报率先宣布私有化,其总编赵胜等人晋升翰林院,负责中国传统官方报纸——邸报。舆论宣传领域,私报总是比官报具有优势,不仅因为官报固有立场的僵硬宣传做派,更是因为官报常常受制于官方高大形象。就譬如谣言攻击,私报时不时刊登谣言可能增加报纸销量,而官报刊登谣言那就要被臭骂文盲瞎子聋子。基于这种残酷现实,舆论武器羲生新闻报必须私有化后再暗中遥控,其离析出的邸报则只限于发布军政新闻,充作没有多大用处的仅用来表明官方态度的新闻发言人。
至于其他报纸跟风竞争……?
翰林院现有禁令,陕甘朔晋豫辖区新办报纸必须先申请牌照。想通过,要么主动成为羲生新闻报附庸,要么等四五十来年羲生新闻报系全面抢占市场后再说。
你谈市场,我说法律;你谈法律,我说市场。
……
煤矿产业、玻璃产业、军械产业、钢铁产业等等,郑义也通过艾克宽等中介形式全部私有化转入暗中控股,每年按照新朝征税标准向税务局纳税。天子虽然号称富有四海,但是钱袋子还是与国库分开偷偷藏紧为妙,何必送入国库给一帮贪官污吏瞎折腾。天启皇帝、崇祯皇帝穷的叮当叮当时候,可没有看见有多少自谓忠心官僚愿意变卖家产为国捐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