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晚明之帝国风云>第050 漠南朔方:首战告捷

第050漠南朔方:首战告捷

崇祯五年四月,太平军系统因为漠南军情快速运转起来。

横跨草原长距离追剿,用兵贵精而不贵多,所以郑义首轮调遣的全是系统训练常备军。李鸿基率五千骑兵五千步兵,留屯甘肃充作预备机动;高立功五千骑兵五千步兵,自宁夏镇沿黄河两岸向北直插河朔,截断插汉部酋长虎墩兔憨西撤之路;郑义亲率一万骑兵两万步兵,自榆林镇出击鞑靼主力。此番征伐漠南,太平军总额六万六千系统训练常备军动用泰半,只留下一万步兵配合五万待训练预备兵防御潼关等关中门户。

但郑义说是亲率主力出击漠南,其实并没有真正带兵。

郑义统治陕甘万里沃野之后,太平军在位面基地辅助下快速正规化,如今已经形成一套成熟运转体系,无须郑义次次劳碌亲征。再者,自从参悟刘邦将将之道,郑义经营重心早已转移到顶层制度设计与培养控制得力将领等方面,所以此番出击漠北真正将领乃是前时镇守榆林镇的张献忠。位面基地精神波动覆盖干扰传输军事记忆的金手指,可六十日内将平凡新兵快速培养成合格军将而不折损将领本身固有军事天赋。籍借位面基地辅助,张献忠转正太平军军官后快速熟练掌握线式队列各式战法,而后基于他善于学习和狡诈天性,其带兵作战能力进一步得到升华。以后世共和国战争游戏为例,如果说平凡新兵经过位面基地传输军事记忆后能够成为白名武将,那么张献忠就是天赋为紫名的稀有武将,培养价值显然远超凡夫俗子。

张献忠仍然是张献忠,但其军事素养以及线式队列战术等知识,却是标准时空历史里崇祯五年的张献忠无法奢望的。如果两者跨越时空维度相遇,本时空张献忠势必轻松打爆标准时空历史里的大西王张献忠,这就是位面基地快速募兵的超能威力。

郑义聚集六万系统训练常备兵后,已然不再畏惧本时空任何势力。

亦是因为位面基地的超强威力,郑义关注漠南形势却无丝毫恐慌,发觉张献忠潜力更是就地任命张献忠为先锋官北征漠南鞑靼,一举解决陕甘五千里边疆游牧外寇频繁入寇难题。

世事发展也正是这般模样。

崇祯五年五月初五日,郑义刚与妻子艾麦麦慢悠悠抵达米脂县,先锋官张献忠就传来一纸捷报。

却说插汉部酋长虎墩兔憨畏惧后金汗黄台吉西征,仓惶率领十万部众越过黄河躲入河套。张献忠统率三万步骑征讨时,虎墩兔憨因与太平军接触较少,最初下意识把太平军当作明国榆林镇边军来应对。虎墩兔憨熟悉明国边军,晓得明国边军家丁部曲素来勇武非凡,可是一则限于家丁私有属性且数量较少;二则明国朝廷以文统武,武将私自出征鞑靼无功有罪;三则边镇武将各自为战。明国边军就如猛虎带着镣铐一般,无法对漠南部落产生威胁。虎墩兔憨发觉张献忠前哨斥候后,参照明国边军旧例,潜意识认为太平军或者遣使招抚以求边疆和谐、或者与他结盟进攻明国,所以非但没有恐惧逃散,反而集中十万部众大刺刺向太平军展现实力。

反观张献忠,此人性格狡诈又不吝于杀伐,斥候发觉虎墩兔憨集中十万部众后,张献忠顺势令沿途已降鞑靼部落伪传来意,说太平军陷入关中泥潭危机重重,欲效仿李唐求援突厥之事与插汉部会盟河朔。与此同时,张献忠舍弃难以快速运输的重型火炮、中型火炮,只携带轻型火炮连夜急行军,然后趁插汉部不备突然向其营地发起总攻。

游牧部落避战时常常拖家带口迁徙,虎墩兔憨为保存实力并削弱后金军队粮食补给能力,西撤南渡黄河时曾大索辖下富裕牧民,凡有两牛两羊者尽数携之。虎墩兔憨十万部众乍看起来威风非凡,其中大半都是牧民奴隶妇孺儿童,当张献忠火炮唱响攻击序幕时,插汉部携带的数十万牛羊马群相继骚乱,进而导致所谓十万部众在炮火与枪弹声中瞬间崩溃。张献忠三万步骑先以微弱代价击溃虎墩兔憨匆匆集结起来的部族精锐,然后就地招降纳叛,一边追击逃溃骑兵,一边就地清洗收编插汉部十万部众。

百余年科技代差成熟线式队列军事战术再加上有备攻无备的天时地利,张献忠突击插汉部一战取得完美胜利。据张献忠捷报所说,太平军以死亡33人受伤400人的代价斩获鞑靼4000余首级,截获牛马羊等财货更是高达三十万头。

十数日后,张献忠又传来详细捷报。

插汉部原本畏惧后金汗黄台吉而南渡黄河,可当张献忠携带远超时代百年精锐强兵攻来时,黄河反而成为阻止插汉部骑兵逃亡草原的一道天堑。军事征伐素来讲究恃强凌弱,撞见强敌那就缩着躲着,碰见弱敌那就绝不留情欺负到死。张献忠继承并发扬了这种优秀传统,打爆插汉部十万部众之后立即传讯高立功部请求配合,两部合计四万步骑呼啸河朔追剿插汉部余孽。五月初八日,虎墩兔憨艰难逃溃数日后终于被张献忠部将追到,且羞且怒且恨之下,虎墩兔憨领着数十亲卫冒死冲向太平军军阵,然后意料之中被一次火铳齐射打死。

除却虎墩兔憨儿子间道逃亡之外,虎墩兔憨正妻侧妻以及其他亲眷随从等,也全被张献忠一网打尽。追剿虎墩兔憨期间,插汉部十万部众也四面八方逃散,张献忠捷报中说俘虏只有四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被插汉部遗弃不理的妇孺。但也有人


状态提示:第050 漠南朔方:首战告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