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值得大多收藏家斟酌的是,正宗的哥窑都是六七百年前的事了,为当时的官窑,而今存世的大多是后面朝代进行仿烧。
每个朝代出品的风格都略有不同,所以收藏的价值也不同。
若是官窑出品,且上了年头,收藏价值也毫不逊色!
毕竟每朝岁月无痕,就那几百精品留存。
在幽野堂这里摆着的这一件,又需要再斟酌。
它不是御窑厂的出品,而是民间私下仿制的珍品,毫无粗野与呆板之气,并不多见。
据说是四百年前的物件,一直由新野一大户之家所藏于暗格,后来祖宅易主,这宝物才重见天日。
就是因为它太新了,便惹人生疑,怀疑是本朝新造之物,怀古感甚重的木匣内,一个小碗,卖得大概1000两,正好是幽野堂入门的钱。
这叫价不便宜。
可怎么说呢,若是真的是四百年前康朝的仿烧品,那可赚大发了,怎么着也得翻百倍,卖万两黄金,一片碎片也能有上千两白银!
若是本朝所制呢,不好意思,大元朝的仿烧技术比较全面了,百两就能交易一个这样的,哄哄土财主还只是勉强。
谈罗笑着问那卖家,“您原价买来多少钱?”
卖家姓文,这文老板也不因为摄政王世子在侧就语气谄媚,凉飕飕地说:“两千两。”
所以他抱着手在这里,卖两样瓷器,另一个瓷枕还能讲讲价,这仿哥窑是一丝一毫也不退让的!
夏权眯了眯眼睛,掠过这被谈罗投注关注的小碗,文老板又是幸灾乐祸又是感叹地说,“我上一手的人买来5000两白银。”
他们不是爱好者,而是做古董买卖的,眼看要砸手上了,通常就忍痛贱卖收回成本。
文老板也是来幽野堂碰碰运气。
若是有人像他以往那样惊为天人,觉得经过运作就能赞不绝口,那就美了。
可惜这次来的冤大头不多,都是持币而沽,尤其是见识过王世子爷参与拍卖的琉璃树,还沉浸在震惊中,也想着买些摆件,好跟上权贵的审美潮流。
“我可以碰一碰吗?”谈罗问他。
文老板也爽快:“可以。”
“若我不戴这手套呢。”谈罗看着他问。
她不是隔着手套就不能感应了,而是不喜欢与人分享一样穿戴于身上的物品。
特别是手套这种工具,戴上就跟十指相扣一样,夏权受得了她都受不了。
文老板鸡贼地看了谈罗最后一眼,赶在夏权脸色神色莫测之前,低着头说,“姑娘随意。”
来幽野堂果然来对了,除了能见世面,还能见到如斯美人,啧,他下半辈子都够吹了。
就是不能多看,否则他怀疑自己会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复古之风历代连绵不绝,谈罗看得也仔细,她水葱般的手指轻轻从古盒内拿起酥酪一般的小碗,借着光线观察细密的“攒珠”。
这碗的确是触手温润,泛酥油光,裂纹有的如柳叶,有的似蟹爪,因为不见天日许许多多年,光泽度较强。
不过谈罗判断的依据不是外在,而是内在。
四百年的古物,怎么也得生出一些气象了……这是她最擅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