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摄政大明>第四百二十一章.聪明人的烦恼.

……

……

沈常茂吞并“黄党”的计划之所以会开局不利,原因就在于沈常茂的胃口实在是太大了,竟是意欲一口气将少傅张诚、礼部尚书林维与大学士霍正源三人全部拉拢到自己门下。

然而,想要拉拢一个人容易,想要同时拉拢三个人则非常困难,人心不齐、相互顾虑,沈常茂的计划自然是以失败为告终了。

其实,沈常茂若是姿态放低一些,将三人分别约出来密谈,效果就会大为不同,即使是张诚、林维这样的黄有容铁杆支持者,恐怕也会认真考虑沈常茂的提议,更别说霍正源之流了。

可惜,沈常茂成为了内阁首辅之后,野心变大了,胃口也变大了,却有些急于求成了。

另一边,作为太子朱和堉整顿商税这件事的幕后推手,黄有容的倒台失势也早就在赵俊臣的意料之中——在黄有容即将倒台之际,赵俊臣自然也打算分一杯羹、趁机瓜分黄有容的势力范围。

不过,赵俊臣只是区区一位尚书罢了,不像是沈常茂一般乃是内阁首辅,自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与胃口。

依照赵俊臣的计划,在黄有容的三位干将之中,他只会拉拢大学士霍正源一人!

大学士霍正源,乃是阁老黄有容的心腹、智胆、与首席谋士,但在“黄党”官员之中,他的地位只能排到第四位,除了黄有容之外,不论是少傅张诚,又或是礼部尚书林维,地位皆要比他更高一些。

虽然,霍正源的心智、手段、城府等等均是要比张诚与林维更胜一筹。但林维乃是黄有容的亲家,张诚则是黄有容的同窗、同乡、同科,这两人与黄有容的关系更加亲近,在“黄党”之中,霍正源的地位自然是边缘化了一些。

不过,霍正源信奉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原则,一向不喜欢出风头,只要自己的利益能够得到保证,霍正源并不会斤斤计较这些事情。

但实际上。在“黄党”之中,霍正源的重要性却是仅次于黄有容,这不仅仅只是因为霍正源的谋略才能,也是因为霍正源为人低调、性格温和,一向是与人为善,不似林维、张诚一般高傲难处,所以霍正源在“黄党”官员之中威望甚高、人缘极好。

也就是说,赵俊臣只要能拉拢到霍正源,那么就会有相当多的“黄党”官员愿意跟随霍正源投靠到赵俊臣门下。如此一来,赵俊臣蚕食“黄党”的计划。也就会事半功倍。

此外,霍正源本身的才智、手段与心性,也是赵俊臣十分看重的。

所以。对于霍正源,赵俊臣已是势在必得——前段时间,赵俊臣与霍正源一同前往淮安查访淮安知府李欣的冤案,之后又借着这件案子卖给了霍正源一个人情,让他讨了德庆皇帝的欢心,这就是为了拉拢霍正源,为如今的收买做铺垫。

相比较沈常茂的临时起意,赵俊臣已是谋划多时了!

*

却说。德庆皇帝宣布了返京的旨意之后,赵俊臣与礼部官员们忙碌筹备了整整一天时间,终于是将一切都准备妥当了。

到了第二天早晨的辰时三刻,南巡船队准时离开了苏州,驶北而去。

因为太子朱和堉捅了商税的大篓子,与南巡时的悠然态度不同,德庆皇帝需要尽快的赶回京城稳定局势,所以南巡船队的回京行程也十分紧促。一路上不会有任何的耽搁。

南巡的时候,从常州到苏州,南巡船队一路上足足用了近两天的时间。

但返程的时候,情况则是截然不同,南巡船队自从之后就一直是满速航行。离开苏州之后,当天傍晚就已是到达了常州境内。

来到常州之后。德庆皇帝并不打算停留,只是稍歇一晚之后,就要继续北上返京。

而就在这一天晚上,赵俊臣秘密约见了霍正源。

*

另一边,霍正源得知了黄有容的危机之后,就与林维、张诚二人不断商讨着扭转局势的方法。

可惜,黄有容的倒台,已是大势所趋,不论三人如何商议,皆是无法找到一个可行的办法。

对此,林维与张诚二人即是感到焦急、又是感到绝望。

至于霍正源,心中的想法则要更多一些。

与林维、张诚二人不一样,霍正源与黄有容的关系没那么紧密,也没那么忠心,从某方面而言,霍正源与黄有容的关系也并非是从属,更像是合作——霍正源向黄有容付出自己的才智与能力,而黄有容则为霍正源争取利益与地位,双方互助互利,仅此而已。

如果黄有容依然还是阁老的话,那么霍正源也愿意继续效忠于黄有容,但黄有容的倒台既然已是不可逆转的事情了,那么霍正源的脑中自然是浮现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良禽择木而栖”之类的想法。

毕竟,霍正源与黄有容的关系一般,并不需要为黄有容陪葬。

只是,霍正源虽然产生了更换门庭的想法,但自己究竟应该投靠哪一家势力,霍正源却依然拿不定主意。

霍正源是一位聪明人,眼光十分透彻,对于将来的道路选择,也十分谨慎。

如今在庙堂之中,既有影响力又有实力的派系,只不过有五家罢了——分别是前任首辅周尚景的“周党”、现任首辅沈常茂的“沈党”、户部尚书赵俊臣的“赵党”、太子朱和堉的“******”、以及德庆皇帝的“帝党”。

对于霍正源而言,最好的选择无疑是投靠德庆皇帝、成为“帝党”的一员——可惜,霍正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一章.聪明人的烦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