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夜没有风,也没有雪。瀛洲城内燃起了万盏灯笼,就像上元时一般热闹,将这边塞小城映的火红一片。元瑶和上官瑾并坐在城楼上,看着城中之人欢欣雀跃。
“你怎么会来瀛洲?”上官瑾对于这个问题锲而不舍。
“那湖边的竹屋是你建的吗”元瑶答非所问。
“我寻你不找,只能在断肠湖边等。后有一日,来了一个男子,见到屋中悬挂你的画像,便说在襄阳见过。我一路寻去,并不是你”
元瑶突然想起韩冰所说的故人,便问道“是真有一人与我很像吗?”
“远远看去,有一些像,凑巧的是她有件和你一样的衫裙,便是你那日在悬崖边上穿的那件”
“哦”元瑶不由想起曾经在云锦布庄见到的那个绿衣少女,心想,莫非是她。
“我怕与你错过,日夜兼程回了断肠湖,不想湖边有人已等候多时,是静儿的娘亲。她说起边关战事,央求我能以此为机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我便投了季将军门下”
“光宗耀祖,却不像你的心性”
“静儿十岁了,还有四年她便要入宫去。自我祖父过世后,沈家一蹶不振,唯恐静儿日后入宫会受人欺辱”
“静儿是”
“是我叔父的独女”
“那你为何复姓上官?”
见她问到此处,他低头沉吟半刻“不过是随意取的姓氏,只要不是姓沈,姓什么都无所谓”
元瑶见他情绪低落,没在问下去,转而看向城中灯火默不出声。这场面像极了两人初见时。他替 她裹紧了披风,轻声问道:“冷吗?”
她摇摇头,鼻尖却已红了。
这回换作他来提问“你坠下悬崖后发生了什么事?”
“被一个姑姑救了,听了许多天的故事,又学了许多式的武功”。
“听了什么故事?”
元瑶想了想,“那故事,你这般养在深闺、清心寡欲的富家公子却是不懂的”
上官瑾虽好奇,但那故事毕竟是别人的故事,他也不追问,转而问道“你为何独爱这灯火?”
“嗯”她显然不想告诉他“红红的很是好看”。
上官瑾沉吟半响,又是问道“可与小白可关系?”
元瑶不觉冷下脸来“你与他这般情深,难到他未曾对你提及过吗?”
他摇了摇头“小白从不提及此事,只是有一日他让我去紫盖山中给沐女侠送口信”
“什么口信”
“瑶儿有难”
她又默不作声了,忽然将头轻轻靠在上官瑾的肩膀上。上官瑾见她不像往日那般疏离,她这一靠,他只大气也不敢出。
“你身上有种檀香的味道,莫非你真是算卦的道士”她轻轻笑了。
见她取笑自己,他也一笑。
上官瑾平日里总冷着一张脸,已是俊美异常,这一笑,更是无人可及。只是元瑶却始终低头看向城中,未曾抬头。若她抬头看到,会不会忘了再说下面那般话语 “公孙白羽灭了我满门,唯独留下了我。你说我要不要报仇?”她轻描淡写的问了一句。
他不由一怔,不知如何回答。
“若我二人只能活一个,你希望死的那个是谁?”她竟又接着问了起来。
这个问题如□□般噬人心骨,上官瑾不由僵直了身体。话一出口,她不由有些后悔,心想自家恩怨毕竟与上官瑾毫无关系,自己却还将那种恨意一并发泄到他身上。经历了这许多,元瑶的心境不免有些变化,她伸出两只手,捏了捏上官瑾的脸“看你,脸都冻僵了”
上官瑾伸手想要握住她的手,却被她灵巧的躲开。她背着手,一步一步下了城楼,他缓缓跟在她身后。而此时,城中的喧嚣已与两人再无干系,一路上,只听脚步踩在雪地上咯吱得响,一声一声,有深有浅,像是一首好听的古乐。两人沉浸其中,都不说话。
不知是谁在城中点燃了一堆柴火,烧得正旺,将瀛洲城映得不分白昼。妇人们都抱着自己的孩童纷纷走上街头,与将士们击鼓高歌。这是苦难后的狂欢,一种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却仍有一种酸楚在其中。元瑶在不远处停了脚步,上官瑾见她那眼神,只道她是想家了,便说道“寇将军准我回乡,我陪你回趟故里可好”
“故里?”她看了看他“故里虽在,已无亲人,回去不过徒增伤悲”
上官瑾原是想排解她的忧愁,却正戳中她的痛楚,不知再说何是好。
元瑶却细细想来“还有一人,却应该去看看”
他心中一喜“何人”
“我未过门的嫂嫂,她是苏典大人的女儿,叫苏锦绣”
听闻苏锦绣的名字,上官瑾心里又是一凛,想那苏锦绣早以痴狂发疯,却见元瑶眼睛晶晶闪亮,不忍打破她的希望,只说了句“好,我陪你去看她”
元瑶很是高兴,就如小姑果一般展颜一笑。上官瑾难得见她这般高兴,心中却是个中滋味,极不好受,就想伸手将她环入怀中,忽听元瑶的肚子咕噜一声轻响,她有些不好意思得忙用手捂住肚子。虽想忍住,但上官瑾还是笑了,这一笑让他暂时忘却了担忧与烦恼,执起她的手“带你品一品瀛洲城的小吃”。
上官瑾不知道,他所谓的瀛洲城的小吃,元瑶已吃过好多天了。因为这瀛洲城只有一家酒楼兼客栈,元瑶也不道破,只高兴的跟着他一起去了悦风客栈。
悦风客栈已人满为患,店主见来人是守军的副将,顿觉得蓬荜生辉,殷勤的狠,见东南角的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