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十二月份之后,打破僵局的南亚战争
隆塞大捷奠定了中**队占据优势的一面,同时也给敌人造成极其严重的信心打击
何福光果断下令德乌敦战线的军队开始向北方转移,尽管目前德乌敦因为派出援军,而导致城内的兵力有所减少,可对于中**队而言,这里依然是一个短时间内无法逾越的障碍索性按照原计划行事,绕开这个地理环境不利的地方,转战北方与空骑兵、大陆桥第二兵团会合,然后长驱南下直捣曼谷
对于弗伦奇元帅而言,他的职业生涯和军中大权正在经历最严重的考验
塞隆作战失利对他的打击非常沉重,刚刚整顿完毕的第四师居然连两天时间都未能坚持,直接被兵力数量少于己方的中**队打得落花流水
做为暹罗目前最具战斗力的军队,连弗伦奇军团都不能扭转局势,别说那些只能参与防守战的地方军队,暹罗的前景由此可见一斑
弗伦奇元帅很清楚,接下来他面临不将仅仅只是负隅顽抗的战场作战,同是还要投入精力应付政治场上的作战因为经过塞隆一战之后,他已经可以确定英**队在正面战场上失去所有优势,相反中**队士气高涨、兵力充足,这个极大的落差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不是积极布置城镇防守,再怎么防守也抵不过中**队铺天盖地的强攻,最终不仅无法坚守阵线,甚至还会导致全军覆没
结合同时期欧洲主战场的情况,英法联军正遭受三面围攻,意大利虽然是一个不足轻重的国家,可突然发起的偷袭进攻还是占尽了前期优势对于意大利军队来说,他们不需要争取太多的战场优势,现在掌握的这些已经足够了
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持续长达两年之久的高消耗战争,早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境地
既然连欧洲主战场都无法照顾全面,怎么可能还有心思顾虑到南亚战场?
因此,哪怕弗伦奇元帅不是一个政治人才,但这个时候失去祖家的军事支援,继续作战只会一败涂地,还不如通过政治手段来获得弃车保帅的效果
对于英国政府来说,南亚战争无非是要保全香港和印度这两个地方,香港由于地理原因最终不得不放弃,可对于英属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来说,哪怕是拼尽最后一兵一卒也一定要坚守到底
可目前印度政府为了应付南亚战争,不仅军事资源分散的到处都是,人力资源同样是一盘散沙与其在无所谓的继续消耗下去,还不如先放弃暹罗、缅甸,在必要的时候甚至都可以放弃海峡殖民地把驻守在这些地方的精锐部队全部调回印度,至于暹罗、缅甸方面则交给地方政府自行处理,或可暗中支持进行长期的游击战
事实上,弗伦奇元帅的的确确是一个具备长远战略目光和大局观的人,他知道中**队试图将战火推向整个南亚大陆,纵然中**队这一路上的进攻总体上是顺利的,可是却有一项不可忽视的限制因素
南亚大陆不仅是热带地区,而且整个次大陆的地理范围足有小半个中国之大,再加上海峡殖民地的海域分布,战略纵深不可不谓之开阔
中**队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占领了越南、老挝、高棉,目前又将战火推进到缅甸和暹罗,以及印度北部边疆地区而以中国目前的兵力数量来说,这一切进展的实在太快,兵线的距离实在拉得太远,后勤的压力也因此越来越沉重
对于中**队而言,这几年军工业的突飞猛进发展自然是值得骄傲,几乎所有前线作战部队都会配备各种炮兵部队,而在南亚战场上炮兵无疑是一支最昂贵的部队大炮的保养,炮弹的保养,运输力度,炮弹供给等等,注定是会是拖累战场进度的罪魁祸首
弗伦奇元帅目前考虑的思路,就是尽可能避免常规作战,改为为持久、为难缠的游击战用落后的打法来消耗中**队的战斗力,精锐部队则尽快转移到印度修养
一旦弗伦奇军团从暹罗撤退,其他印度部队也从缅甸撤退,将暹罗和缅甸大片疆域出让给中国,中国要么选择继续快向印度突进,要么选择放慢进攻步伐巩固占领区的统治
如果是前者,中**队必然会遭受后方游击队不间断的侵扰,导致的就是后勤负担越来越严重,最终则会影响到前线作战部队的失利如果是后者,要在热带雨林里面收拾游击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然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彻底平息地方军化整为零的作乱,直至得以巩固地区统治权
而就在中国巩固后方区域的时候,印度方面不仅收回了所有主力部队,同时还获得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喘息机会即便之后中**队还会调集兵力来进攻印度,印度方面以逸待劳,是做好了决一死战的所有准备,必然会拼尽全力拖垮中国的攻势
除了考虑这些战略目的之外,弗伦奇元帅同时也开始琢磨着如何结束南亚战争
印度拼死决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决定,何况印度只要拼尽全力来应付中国,最终照样会拖累欧洲主战场毕竟英法联军有相当一批军事物资是由印度承担,印度总不能不分担负担反而还牵累祖家
归根结底,保全印度的目的是为了保全欧洲主战场
然而弗伦奇元帅很清楚除了跟中国玩命,单凭现在印度的兵力以及兵力素质,根本不可能阻挡中国大军的进攻
因此,只要具备一定程度战略大局观的人就会意识到,印度现在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