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孤竹岩游移不定之时,一位自称是大夏平南大将军,定南军节度使司徒川的特使的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并十分郑重的将一封司徒川的亲笔信转交给他。
孤竹岩心里十分清楚:司徒川不愿意见到自己的家乡遭受兵革之祸,他为了争取孤竹岩做出了最后的努力。司徒川的信言辞恳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里行间,洋溢着满满的诚意。在信中,司徒川以长天诸神的名义保证:不论是大夏朝廷还是他本人,将对孤竹岩当初的反叛行径既往不咎。
孤竹岩终于不再犹豫,决心打开城门,迎接他的这位名满天下的同乡。
大夏显庆二十年七月,司徒川终于来到了安澜城的东门――兴义门。
重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司徒川百感交集,他骑在马上眺望着雄伟高大的兴义门,伫立良久,方才打马前行。
孤竹岩及诸位守城将领早已在城门外迎候。
当孤竹岩见到司徒川时,面有愧色,“末将未尽守土之责,献城于敌,致使云州迅速沦丧,后又在武阳关错失改过自新之良机,拒绝了司徒大将军的劝降,实在有负皇上隆恩、将军的厚爱,也愧对家乡父老”。
司徒川没有责怪孤竹岩,而是和颜悦色地说道:“自古道:‘实实务者为俊杰’,孤竹将军能顺应大势,改过自新,使我家乡父兄免遭兵祸,已是大功于朝廷,足令人欣慰。”
安澜城的百姓得知司徒川的到来,无不欢欣鼓舞,以致万人空巷,箪食壶浆,夹道迎接王师,诺大的安澜城一下子变得如过节一般热闹。
安澜的百姓见到的是一支迥异于从前见过的一切军队的真正的王者之师。这是一支强大的骑兵,只见铁甲闪耀、旌旗猎猎、缨羽飘飘,威武雄壮,令人叹为观止。无数崇敬的目光投向他们,对于他们辉煌的过往,激动的人们都在津津乐道:他们的铁蹄曾经踏过辽阔的平州,踏过广袤地西凉川,踏过统万城的街市,踏过云、静二州壮美的河山,如今,他们又踏上了安澜城平坦笔直的街道,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将踏遍整个东土。
家乡百姓的热情令司徒川深受感动,他行进在熟悉的街道上,看到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亲切。
在孤竹岩、赤里坤、拓跋仪以及一众兵将和乡绅名流的陪伴下,司徒川终于来到了一个虽然简陋但还算整洁的宅院,这个院子显然事先被人打扫过,但由于过于仓促,那结在墙角和屋檐上的蛛丝还尚未被完全抹去。
除了司徒川,其他人都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对他们来说,这里的一切实在令人震惊。几乎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司徒川的家。
出于对这位横扫西凉如卷席的年轻将军的敬畏,也出于南辰人对武德的尊崇,南辰辅国大将军公孙龙胜率领大军占领安澜之后,不但未动过这里的一草一木,甚至还将此地派兵保护起来。
但尽管如此,这里还是显得太过寒酸了。谁能想到,作为业已仙逝的大夏左武卫大将军司徒继长的家、作为战功赫赫的大夏平南大将军司徒川的家,竟然是几乎是家徒四壁,萧索而又苍凉,仅有的几件家具也极为朴素。众人无不感慨万千。
司徒川来到院中的一棵粗大的老槐树前,枝繁叶茂,如伞盖一般的树冠在院中投下一大片树荫,司徒川在树荫下伫立良久,他凝望着这颗老树,仔细端详着树荫下布满霉苔的小石櫈,不知不觉,他的眼睛湿润了,他的眼中渐渐出现了一个老者的身影,那正是他的父亲。老人虽已年迈,但仍身姿傲岸,精神矍烁,他如往常一样习惯性的在树荫下踱着步。当时还是一位翩翩少年的司徒川正安静地坐在石櫈上秉息凝神地聆听父亲的教诲。
“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以寡御众之道,须联数万人之心为一心,合数万人之力为一体。古之名将英贤,所以横扫天下,膺服宇内者,谋略也,强者之师,必已谋略争先,以谋略致胜,谓之‘上兵’。”司徒继长的声音浑厚响亮,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
“上兵?”司徒川稚嫩的脸上闪出疑惑的神情。
“是的!上兵之怒,天下惶惶,上兵之威,天下戚戚,上兵之途,天下莫能阻之。”
司徒继长继续说着,并不停地踱步。
司徒川听得入迷,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了良久。
司徒继长说得有些累了,想要返身回到屋里休息。司徒川却仍意犹未尽,问道:“父亲,昔年,您在云江背水列阵,打败了南辰名将东方济,令南辰的北伐归于失败。但在我看来,这一战实在太过凶险,您想过没有,假如当时南辰的骑兵不是因为大雨阻滞,就可以提前一个时辰赶到战场,假如真是这样,后来发生的一切就将改写。”
司徒继长沉默了片刻,略加思索,说道:“记住,兵戎之事,难以万全,险中求胜,乃为不得已而为之。”
司徒川若有所悟,微微点了点头。
司徒继长转身离去,刚走出两步,却又回过头来,意味深长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肃然说道:“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你务必要谨记在心!”
“大将军!”大将赤里坤的话将正沉浸在对往昔岁月的回忆的司徒川重又拉回到现实中,“云山王景殿下的特使求见!”
司徒川连忙说道:“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