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医院大门,知夏望着这周围的一切。
六十年代的华国,原来是这样子的。
街上的人不多。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
满眼的蓝灰色。这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不远处还有些两层的楼房,外墙没有刷,所以入眼就直接是红砖。
一路走过,让知夏心里惊奇不已。
跟着奶奶的步伐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到记忆里的地方。
窄窄的弄堂铺着青色的石板,墙角边上还长着一些青苔。
看知夏望着弄堂,“夏夏是不是想吃了。快到家了,你忍一忍。”
听着奶奶的话,知夏有些无语,她只是好奇看看而已,真的不是想吃鸡蛋羹。
杨奶奶脚步加快。没一会就带着知夏到了家门口。
红色的砖墙上面都已经坑坑洼洼的。像是战火留下了的痕迹,说明这房子也有些年头了,大门倒是很新。
这原来是一家,只是爷爷他们各自成家后,就一分为二开了两道门,中间只隔了一道半人高的篱笆墙。
看奶奶用钥匙打开了大门,知夏跟着进去了。
她家分的是左边的这一处,从大门到屋子前连着一条青石板的小路,左手的墙角处是厕所,院子里靠着篱笆墙的地方还种了不少的菜,小葱韭菜带着水珠,看着格外的水灵。
挨着的还有一片葱葱郁郁,长的极好的小青菜。都是这个季节的菜。还有一片是小苗,知夏认不出是什么。
她们这个年纪的孩子从小都很少下地了。小时候林妈也种过菜,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她们一家搬到城里后,就彻底的没见过了。所以这会猛的看到,就认不出了。
估计也都是些当季的蔬菜,应该会是西红柿一类的。
跟在奶奶后面,最先看到的是靠在左边墙的厨房,青色的砖头打造的,像是后来从起的,和红砖的屋子一点都不配套。
厨房的门上一把大大的锁子锁着。
原主的回忆里,因为篱笆墙很矮,隔壁大伯家的孩子偷偷跑过来,将好不容易弄到准备留着年三十吃的肉丸子吃的一个不剩。
为这那个年都没过好。大奶奶一句林家的孙子吃了总比那赔钱货吃了要好。气得奶奶在屋子里不吃不喝的躺了一天。李春芳私下里偷偷的抹了不少的眼泪。
自此之后他们家的厨房就总是挂着一把大大的锁。平日里用完厨房就回锁着。
挨着厨房是一处杂物间,里面放着煤球之类的杂物,依旧是挂着锁子。
杨奶奶走到正房门前,从自己的兜里翻出一串钥匙,把门打开。
回头一看知夏站在那里四处张望,走过去拉起她的手,“怎么了,这一病就不认识咱们家了。快进屋,等会日头出来了,可就有些晒人了。快跟奶奶进屋,奶奶这就给你蒸个蛋羹。”
跟在奶奶身后进了屋。
入眼的就是摆着一张圆桌的客厅,屋子的摆设很简陋,除了那张桌子,看着墙角的地方还放着一个两开门的老式柜子。
正对门的墙上挂着一张大大的伟人像,端庄而肃静。
挂像下是齐腰高的柜子,刷着橘黄色的漆。
好像是年代久了一样,面上有些地方的漆都有些起皮了。
前面是挂着布帘子的格挡。里面放些常用的东西,下面是两个两扇门的柜子。
柜子面上还放了一个那种只在电视里见过的铁皮水壶。旁边放了几个搪瓷杯。是平时家里人喝水用的。
柜子旁边有一扇门,门框上挂着门帘,里面是她爷爷奶奶住的地方。
里面是一个小套间,还有一个七八平米的小里间,知夏就住在里面。
东面那个带门的房间是林卫国夫妻住的。
“夏夏,你先做下,渴了暖水壶里有热水,自己倒。奶奶去给你炖蛋羹,顺便开始准备中午饭。”
让知夏自己坐好,就出去开始忙碌了。
看着奶奶出去了,知夏望着这里陌生又熟悉的一切。
以后这里就是自己的家了,有新的家人,新的环境。
算算现在的时间,那场红色的革命已经轰轰烈烈的开始了。所有的学校都已经停课了。
最近也是无所事事的在家。算着年龄,当再次恢复高考,自己也就二十岁了。
时间上倒是刚刚好。虽然上一世自己毕业很久了,可是按着自己的天份,在重新自学还是可以的。
到时候依旧报考京都的医科大学,也算是熟门熟路了。过个明路,有个学历也好分配工作。
按着上一世的记忆,八零年代以前都是分配工作的。
正想着,突然想到一件很重要的事。
那就是后期红色风暴慢慢落幕时,城市滞留太多无所事事的学生了。国家给他们安排了建设祖国,上山下乡的任务。
按着自己的年龄,满十六肯定也是要去的。大约就会在七二年左右了。自己还有六年的时间。
下乡后要做的可都是体力活,看来自己要早早的锻炼好身体。
她觉得从明天早上起就开始去跑步,一定要身强体健,才能应付的了往后的农村生活。
而且这六年间也得好好的计划一下,充分的利用这些时间。不能就这么荒废下去。
这会猛的想太多,头有些涨的难受。
知夏手放在太阳穴上揉一揉,缓解一下紧绷的神经。
算了,先不想了,等先适应两天在做打算。自己才来还什么都不知道呢。
虽说是对这个时代知道一些,不过那都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