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超级三国之最强张飞>第392章 张飞想做的事情
了!”张飞喃喃的说道。

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隆中策,算是刘备势力一直以来坚持的一个策略,这不是虚言。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

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

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虽然张飞没有亲眼看到,但是记忆中一直竖起耳朵在茅庐之外倾听的张飞关羽,正是因为诸葛亮这番话才没有直接给诸葛亮下马威,他们已经流浪太久,听到一个听起来很不错的办法,只能选择相信。

而隆中对策作为一种思路,一个大的方针路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正是因为是大的方针战略,缺少细节,而且规划的是未来10年20年甚至50年100年的路线,所以只能是一个大方向,不能作为每一步的行动指南。

真正的细节,其中的变化需要当权者自己去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处理。从执行者的角度看,没有根据当时局势,这么看又是失败的。这个战略思想短期没有问题,长期看不太适合蜀汉。

隆中对策缺少一个条件,第一步取刘表的荆州,怎么取,拿什么取,以一县之力如何取一州之地?别人能看着让你取?事实证明,变化从此刻开始,刘备的荆州是怎么来的?

江南四郡是自己打的,南郡是孙权借的,还有一部分荆州在曹操和孙权手里。如此的形势已经不利于从荆州出兵,因为长江天险在曹魏手里,要先打襄樊,再过长江,很难。

再加上南郡是向盟友借的,还不还,还了怎么办,不还怎么办?这都是变化,显然应该在原战略基础上加以改变。隆中对策只考虑军事上,没考虑政治上,魏蜀吴看似打的欢,实际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蜀国几大政治集团,吴国几大家族力量,魏国更复杂,各种派别外加一个汉献帝。这些都阻碍了一些军事上的行动。

很显然蜀国的局面比诸葛亮预想的复杂的多,政治的难以把控是搞死蜀国的根本原因。隆中对只考虑去打别人,没考虑别人打自己,事实上,弱小的蜀汉被别人打的机会更多,再加上一切的前提是和东吴结交,当你打的魏国满地找牙的时候人家会不会和魏国结交?

悲剧在于,在三分局面下,统一天下很难,参照曹魏,弱小的蜀汉没有摆平姿态,在我看来,荆州部分地区和益州汉中够蜀汉割据一方,且益州富饶,易守难攻,以诸葛亮的政治能力压制梳理政治派系应该没有问题,一些派系大佬难摆平,完全可以交给时间把他带走。

国力上站稳脚跟,富国强国,积蓄能量。军事上,不必急于求成,像汉高祖对付楚霸王一样,那样,稳固防守,即使战败,可实力却越打越强,最终得了天下的不是楚,而是汉!

现在这种情况,虽然决定天下归属的因素改变了一些,但是大概的道理没有变化,现在荆州有再次拿回来的可能,只是需要好好来运营!这样的情况之下,张飞开始慢慢的把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和刘备诸葛亮,乃至现在可以召集过来的力量!

张飞想要赵云配合自己,也需要魏延在汉中全力支持,如果光靠上庸三郡的力量肯定不够,汉中一个郡不光面积上比三个郡还要大两倍还多,最重要的是人口和地理位置也差很多,总的来说,实力差上许多,兵力也差很多,在必要的时候,汉中三万多大军足可抽调两万五千人,再加上上庸三郡凑出来的一万多人,足可凑出一支不错的大军!现在这种情况,虽然决定天下归属的因素改变了一些,但是大概的道理没有变化,现在荆州有再次拿回来的可能,只是需要好好来运营!这样的情况之下,张飞开始慢慢的把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和刘备诸葛亮,乃至现在可以召集过来的力量!

张飞想要赵云配合自己,也需要魏延在汉中全力支持,如果光靠上庸三郡的力量肯定不够,汉中一个郡不光面积上比三个郡还要大两倍还多,最重要的是人口和地理位置也差很多,总的来说,实力差上许多,兵力也差很多,在必要的时候,汉中三万多大军足可抽调两万五千人,再加上上庸三郡凑出来的一万多人,足可凑出一支不错的大军!

现在这种情况,虽然决定天下归属的因素改变了一些,但是大概的道理没有变化,现在荆州有再次拿回来的可能,只是需要好好来运营!这样的情况之下,张飞开始慢慢的把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和刘备诸葛亮,乃至现在可以召集过来的力量!

张飞想要赵云配合自己,也需要魏延在汉中全力支持,如果光靠上庸三郡的力量肯定不够,汉中一个郡不光面积上比三个郡还要大两倍还多,最重要的是人口和地


状态提示:第392章 张飞想做的事情--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