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苏十六岁那年,霍因率军攻上天界。
整个魔界慷慨激昂,就好像这场战役的胜利如探囊取物一般,军师预料不出三月,大军必能凯旋。
三月之限到了,她没有等到心心念的父君,倒是见到了一个满身伤痕的少年。听说他是鬼界的太子,若不是被押过来为质,以后就是继任的鬼主。
霍苏不明白父君明明是和天界交战,为何鬼界又掺和了进来,军师那时变得很忙,她也不好意思去打扰。所以她更不明白,本该被善待的人质,为何被关进极牢,受尽折磨。与其说是敌人,霍苏倒更喜欢把鬼息看作是父亲送她的礼物。自然是她的东西,不应该是这副伤口腐烂,百蛆缠身的丑陋模样。
于是她寻了个借口,把他救出来,之后第一件事,便是让人拖他去洗个干净。听她派去的小玉说,鬼息死活不愿别人碰他,霍苏想着任他也使不出什么幺蛾子,不如随他的意。只是这鬼族的阶下囚当真值得自己这么宝贝吗。
其实鬼息也只是希望多点儿时间冷静一下。他之前在极牢呆的不分昼夜,已然算不出这是被掳来的第几日。被捉来为质,他一点都不害怕。他对父亲一直是崇敬的,根本没有想过战败的可能。对于自己的处境,他泰然自若,就当是一场对于鬼主继任者的磨练,很快他就能见思念的家人了。
霍苏再次见到鬼息时,差点儿没认出来。彼时他换上了一席白色的长袍,如同先生描述中人间的俊朗书生。
霍因极宝贝她,尽管对于魔族来说杀戮是一种本性,他也不愿意自己的女儿满身血腥之气,只是让一个女属下教了她一些可以用以取乐的秘法,如窃梦,如入魂。除此之外,仅派了个有学识的人教她读书。
霍苏最初对人间的印象便是从先生的一字一句中获取的:那里的人生活平淡、简单而且惬意,如果是读书人,眉目之间尽是淡定从容,举手投足满满行云流水。在魔界那样重武的环境下,霍苏会对这种气质有所憧憬,一点儿也不稀奇。
所以,鬼息的出现无疑是把这种憧憬化为实体,就算多年以后,她亲身去了人世间过了几十年,看了几十年的凡人,也能依稀记得那身素衣。他一步一步缓缓向自己走过来,敷衍地作了个揖,眼神里有些她看不懂的东西,嘴里说:“参见公主。”却未见半分尊敬。
后来她明白,那是轻蔑,在战场上没传来任何消息前,鬼息一直是这幅模样,对魔界必然受挫的结果深信不疑,对自己的处境毫不担心。霍苏身边的人都很看不惯这个受人囚禁还总摆高姿态的异族,她却对他越发好奇,每夜睡前,派人把他找来,坚定要他说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必须真实,也必须温暖,好伴她安然入眠。
那时候的鬼息还是个很善良的少年,抑或是那时候的霍苏的确人畜无害。对这个要求,鬼息没有拒绝,相反,他讲得很认真。
霍苏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这个少年,所以即使有的时候故事很枯燥,她也按捺住困意,耐心地等到最后一句。提起父亲、母亲、弟弟,他的语气总是尤为轻缓,回忆起他们,表情也会莫名温柔。
这种亲情的联结让霍苏羡慕不已。母亲早逝,父亲是个勤于政事的好魔君,她很难有一家人的概念。经常在鬼息说故事的时候,她很想抱一抱他,仿佛这样就能弥补什么。
鬼息不喜欢穿白色的衣服,尽管他很适合。霍苏问缘由,他说弟弟喜欢。霍苏这下又有些恍惚,她从不懂得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什么要让。鬼息回,因为他更喜欢弟弟。
霍苏一时间头有点儿晕。
她再一次见到鬼息着白,是在噩耗传来的第二天。
父君被鬼主所杀,几缕残魂也被封印在遥不可及的地方。
往日热闹的大殿被素布围挡,霍苏从闺房被扶到那儿时,再也流不出一滴泪。
她的目光仔细地搜寻了一遍,试图找到军师,因为是他的信誓旦旦,让自己遇见这种事能面对的勇气都没有。
找到,冲过去,甚至被自己的裙摆绊了一跤,停住,站不稳,旁边的人搭了一把手。
霍苏从头至尾眼神并未分散,直直地瞪着军师,手抓上对方前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问些什么。
骂他为什么不冲上前线替父君死?还是怨他明明知道战局已是颓势却不告诉自己?
都没有道理,先生说与别人理论时一定要讲道理。
她眼神忽然暗淡,头低下去,闷声不语。
军师老泪纵横:“公主,魔君还有一件事嘱咐我……”
霍苏抬眼,这才发现旁边还有一个人和她做了一样的动作。想必刚刚扶她的人也是他,这个大殿里惟一不会哭的人,鬼息。
但他的表情却比初见时更为忧伤,她正不解时,就看见对方眼角淌出了两行清泪。
耳边军师仍在叮咛,霍苏却只呆呆注意着鬼息的表情,一句也没听进去。
军师走后,霍苏实在忍不住凑近鬼息,问为什么鬼族胜了他也那么难过。
鬼息仿佛没听到似的,沉默了半晌,然后说了那么一句:“我们都没有家了。”
后来霍苏才知道,鬼主为了封印父君,用了自己的命做祭品。在某种程度上,鬼息比她可怜得多,因为自己有这一界的子民陪着,他却要一个人扛下一界的人对于鬼族的仇恨。而父君正是因着这点,嘱托军师好好培养鬼息。
甚至,钦定了他,做魔界的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