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狼行三国>第五百六十章 精心备战

更新时间:2013-06-10

以刘毅在乌桓军中的威望以及与图葛兄弟之间的关系由他来亲自统领乌桓骑军显然可以起到最好的效果,而樊稠当年在吕布帐下与并州统领骑军之时对匈奴骑兵也不陌生;况且他可以算的上是刘毅来此世之后遇见的第一个精擅骑军之将,对其统军之能极为放心。

对于刘毅的安排,图葛兄弟心中自然没有异议,甚至还极为欢喜,毕竟能在他们敬佩的大哥手下作战又能与那匈奴于紧分开;至于于禁则并没有图葛兄弟那般大的自主性,单于既然让他听命与刘毅他也要服从其号令,樊稠亦是刘将军手下大将,如此安排并不辱没他。

“樊将军,你明日与于头领一道骑兵可走遂于至安堂,绕到洛阳城的西北方向,倘若路上遇见敌军便可纵兵击之,若是一路无阻到达洛阳城下之后便先行安营固守,待我号令行事。”刘毅一挥手,刘六带着几个侍卫抬上了一幅巨型地图,其上有刘毅用红色线条标注而出的行军路线,正是自洛阳往并州的必经之路,此处道路宽阔,利于骑兵奔袭,当年樊稠在此处对地形颇为熟悉,当是领军最佳人选。

洛阳城当年乃是天下有数的坚城,虽经董卓一把大火将城中建筑尽数毁于一炬可对城墙的主体却没有太大的损伤,张虎来到司州之后对此地又有所加强,单论防御还要在冀州重镇南皮之上,且有张辽亲率近五万大军坐镇,韩遂张鲁的联军就算兵力远胜也难以一时攻陷,敌军之中骑军甚众,此时又是居于主动,倘若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绕过坚城奔袭各处亦是上策,刘毅相信就算韩遂难以想到此法可司马懿此人当不会不见,他让樊稠统军从大路挺进就是防患于未然!

“诺!”樊稠见刘毅毫不犹豫的将三万匈奴骑军交在自己手上心中亦是暗暗感激,也自立定心思要在这司州之战中建立奇功。

“我与图葛兄弟率领两千亲卫骑军及两万乌桓骑军走这条路线以至洛阳东北,趁敌不备予以突击,两处人马都要打出刘某的旗号,以为惑敌之计,洛阳城坚又有文远坐镇敌军绝难一时而下,此番刘某与樊将军分兵进之就是要让敌军不知我军虚实,否则他若以游击之法扰我州郡甚至是虎牢侧背都颇为难缠,此战我军第一步就要让敌军合兵一处不敢擅自分兵,待到两军对阵之时刘某自有破敌之法!”刘毅又指着那黑色的线路对众将言道,此正是他与乌桓骑军进军线路。

此次刘毅前来随行的亲卫营士卒皆乃骑军,也就是当日太史慈领之力助甘宁大破高柔的那支骑军,战力之强悍绝不在铁骑营之下!乌桓匈奴二族之人皆是彪悍善骑,可二者之间还是有着些微的区别,与之皆有过大战的刘毅可说对他们的特点颇为了解,匈奴骑兵偏于重骑,战阵之法要略胜乌桓,而后者却精擅骑射,游击之术恐不在汉军之下,因此樊稠的一路乃是走宽阔之所,以堂堂之阵挺进,而刘毅所选的这条道路却是通往洛阳的捷径,准备要给韩遂等人一个惊喜!

赵云铁骑营之中便有西凉一营由华雄统领,与敌军之中的骑军极为相似,亦是偏重于重骑一系,利在冲锋陷阵,而以轻骑对付重骑之法正是刘毅的拿手好戏,当年首战他便用此法让时在董卓麾下的樊稠难做寸进,此番乌桓骑军的特点与优势就在于此,这也是他选择乌桓骑军统领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敌军所长必须要加以克制。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毅对于西凉铁骑的了解不在当时任何人之下,而西凉步军士卒的战力亦在当年的司隶之战中有过领教,可说除了对于张鲁的汉中军不甚熟知之外,敌军的长短他可说是如数家珍!至于己方幽州军自不需提,乌桓匈奴皆有过实际交战的经验,这对于此战的排兵布阵有着绝大的好处,亦是他信心的来源!

“亭轩,剩余各路步军由你率领跟在樊将军之后而进,虽是步军,可你的行军速度亦要加快,同时还需小心敌袭,与前部随时保持消息畅通,刘某希望你到洛阳城下之时不要落后骑军超过一日!”此时刘毅又对高览言道,这个要求看似极为严苛却也是建立在刘毅对麾下士卒深刻的了解之上的,白虎、玄武、虎卫三营都是幽州最为强悍之军,加上高览的统军之能,其速度与战力都不会下与异族骑军。

“诺,览必不会有负主公所托!”高览闻言面露兴奋之色,他深知刘毅此令之中的分量,此时他手中满打满算不过一万六千余人可这些士卒才是刘毅真正信得过的,尤其白虎玄武这两支主公起家的精兵无论传闻还是实战他都知道其实力的坚强,今番主公将这些精锐尽数交付在自己手上,足见他对自己的充分信任,怎能不拼力相报?

“子纲,两军交战,后勤亦是重中之重,此番全军后应之事刘某便托付与你了,所需粮草车马民夫器械一应之物你还要详加调配,确保我军主力一心为战而无后顾之忧,此乃战时,你之所领亦要以军法为先,倘若有人不尊号令或是尊令不及定要从严处之!”刘毅微微颔首又对张纮言道,他在并州多年,已经可以完全的掌控地方,田豫他要留给戏志才坐镇全局,对于张纮的能力他也有着充足的信心。

“诺,纲必定尽皆所能以保大军所需。”听刘毅说的严肃,张纮心中亦是一凛,他与其弟张昭长于治政,这番大战却是头回经历,不过这后勤调运之事亦是他之所长,当下


状态提示:第五百六十章 精心备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