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狼行三国>外传 北漠大战触即发

大汉开元五年六月,公元二零五年七月十三,常山王赵云率领的汉军北伐大军到达了漠北,一年之前同样实在汉军所在的战场,鲜卑军在拓跋玉的统领之下以十五万的兵力大破匈奴乌桓联军二十五万!至此漠北一带便重新确立了霸主,鲜卑一族强势崛起,却比原本历史时空之中早了许多年,恐怕这便是开元天子刘毅在给汉末带来巨大变化的蝴蝶效应。

匈奴单于于夫罗,乌桓单于呼延硕联袂进京向开元天子求援,请求大汉出兵对付鲜卑。刘毅与群臣一番仔细商议之后还是决定由常山王赵云挂帅,统领大军三十万进行北伐。此时虽然还有孙策割据荆南,刘备占据扬州,但在刘毅眼中他不会是当年的曹操,孙刘联军也绝对无法再度复制原本历史时空之中赤壁之战的辉煌,大汉的一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这绝不是刘毅狂妄或是轻敌,比起历史上全盛之时的曹操,他已然将大汉十三州之中的十一州收入囊中,蜀中,汉中尽数在握,荆襄九郡已然有一半落入手中。严格说起来眼下的局面根本谈不上什么对峙,刘备孙策也充其量就是两个小割据势力罢了,之所以在击败曹操之后的三年他都没有动手还是本着以民为本的精神,大汉百姓遭受的磨难实在太多。

此次赵云率军出击,铁骑营尽数出动,白马营,西凉营,并州营,重骑营,凉州营冀州营等六大骑军主力毫无保留。漠北作战主要就是骑兵之间的对决,这也是开元天子选择常山王担任元帅的原因。自从当年铁骑营初建,子龙便是第一任营首,之后数十年从来没有变过,似文丑,颜良,华雄,樊稠,严纲等大将对三将军都是心悦臣服。

除却铁骑营,汉军步军的燕云军和飞燕军两支主力军也参加了战斗,汉军之中虎卫军向来号称第一王牌,然龙骧军亦可与之并肩,因此便有步看龙虎之言。而近年以来张辽的燕云军也是后来居上,隐隐就有与龙虎二军相提并论之势!且说起战绩,燕云军亦是光辉之极!张辽更是汉军声明最盛的大将之一,被陛下号为虎威将军,此时位居征西将军之位。

在幽州武院的教学之中,刘毅曾经将张辽的燕云军称为汉军之中各方面最为平衡的主力军,此言绝对不许。无论步战,马战,山地战甚至是水战以及近年兴起的特种作战燕云军都是轻车熟路。因此有这样一支平衡的王牌军加入作战对骑军兵团就会是最大的支援,也令人放心。

另外一支飞燕军则是三年之前新近编成,算是汉军最后一个成军的主力军!统军大将便是当年曹操麾下爱将,青州营统领于禁于文则。此人和张辽颇为相像,都是那种各方面均衡让人无懈可击的战将,当年燕军集中四大主力军攻击青州,无论情报兵力装备都处在上风,但于禁就是凭借着自己的判断和极为敏锐的感觉在重围之中杀出了一条生路。

曹军之中还有一支主力可与青州营相提并论,那便是陈留营,这是曹操起家部队的精锐!营首乃是他另一员大将,乐进乐文谦!此人比之于禁如何?看看开元天子的评价便可见一斑。“狡狐猛虎”!这算是对乐进的最高评价了,而且比起于禁的沉稳,乐进更加凶猛,乃是曹营之中最善于拼命的大将,同样是青州一战,他负责断后之任和汉军各大主力交锋丝毫不惧,这般的坚韧也赢得了汉军众将的尊重,徐晃张合后皆与之为友。

于禁担当统领,乐进辅之,二人的性格有着不少的互补之处,一个沉稳,一个狂热,一个如水,一个如火!水火交融之下飞燕军的战力也可想而知。无论于禁还是乐进都在心中憋着一口气要和其他主力一较长短的,尤其是在新近整编又获得先进的装备之后。不过这两年没有大战飞燕军一直缺乏表现的机会,此次兵发漠北,于禁乐进心中岂能不摩拳擦掌?

骑兵对决步兵只是配角?张合徐晃张辽于禁都会告诉你那是从前,随着汉军军事理论的不断丰富完善,步军对战骑军的战术也大大提高,且变化出了很多方向,一众大将在此中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出兵漠北,张辽和于禁乐进心中所想并不会不同,不仅要让鲜卑人见识到汉军骑军的厉害,也要让他们感受到汉军骑军的强大,此战必要建功立业。

还有一人对漠北之战的期待之心绝不在任何人之下,甚至还要更强,那便是鲁王刘信!倘若说起近年来汉军之中声名最盛之人为谁?那必然是非鲁王刘信莫属,击败虎痴恶来让他位登风云十八将的前列,统军之能亦得到了几乎所有大将的认可。如今鲁王缺的就是大战的机会,一位帅才的诞生必然伴随着无数大战,伴随着尸山血海,否则永远无法证明。

前往北漠,刘信率领的是两万禁军,由郝昭担任副统领来辅佐鲁王,后者也是开元天子唯一的亲传弟子,也是太子刘桓和鲁王刘信的大师兄!他的性格和张辽徐晃二将颇为相似,都是沉稳凝练不动如山。由他来担任刘信的副手在公在私都是最佳的选择,亦能与之形成互补。

原本郝昭凭借战功的积累,已然做到了虎卫军副统领的位置,后来被刘毅亲自调回军中出任禁军首领。而开元天子如此做最大的目的还在确立太子刘桓的地位,要知道郝昭与刘桓之间的感情绝不会在亲兄弟之下。刘毅知道自己的江山必须要有人前来继承,将他的想法传承下去,如今这个人选只有唯一的一个,那便是太子刘桓,此处容不得


状态提示:外传 北漠大战触即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